本報記者 李會報道
8月17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率團赴美,就輪胎特保案與美方進行交涉和磋商,表達中國政府堅決反對特保措施的立場和高度關切。在兩天的時間內,商務部代表團分別與美國白宮安全委員會、財政部、貿易代表辦公室、商務部和國務院五部門進行了會談。最終,中美雙方均提出將以中美經貿關系大局為重,化解矛盾。
而此前,早在8月9日,由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親自牽頭,風神股份等國內6大輪胎巨頭就“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到華盛頓應訴,并在美國展開游說。
業內人士指出,其實,針對中國產品設置各種貿易壁壘早已不是第一次,但此次“輪胎特保案”之所以在中國引起如此大的反響,除了涉及商品金額高達17億美元之巨,規模尤其大之外,還因為如果奧巴馬批準該案件,就意味著美國政府改變了在特保案中的一貫立場,將加劇中美的貿易摩擦。而更重要的則是,特保案的通過將把中國眾多產業都置于相同的威脅之下。
因此,反對“輪胎特保案”,中國必須全力以赴。
那么,在此次博弈中,中國有幾張“牌”可出?
中美角力
“接受提案似乎不太明智,這對奧巴馬總統是一個考驗。與小布什時期相比,中國目前的分量更重。”旅美法律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周大偉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目前主要還是單純經濟上的問題,最終的結果跟中國國力、地位有關系,而中國在這20年間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極。
在小布什總統任職期間,美國共對中國發起6次特保調查,有4次提交布什裁決,都被布什在謹慎權衡利弊之后否決掉了。
如果說,前些年僅僅是一些經濟學家在高呼,中國經濟崛起的力量不可小覷,那么,此輪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讓所有的人親眼見識了中國經濟的力量,某些國際媒體甚至以“一枝獨秀”來評價中國經濟。
那么,對于今日身處金融危機漩渦中心的美國而言,來自中國的支持,則不啻于一根最有力的救命稻草。
“眼下美國是有求于我們的時候,在所有政府所持美國國債2.28萬億總和中,我國達到0.82萬億,占36%。而最新公布的美國財政赤字高達1.87萬億,美國現在很缺錢,不敢得罪中國。”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指出。
除了美國國債,在美國產品向中國的出口、中國廉價勞動力對美國制造業的支持等諸多方面,中國于美國的作用都舉足輕重。
北京首創輪胎有限責任公司(原北京輪胎廠)辦公室主任姜飛對此案也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他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從行業的經驗來判斷,特保案不會通過。”
姜飛向記者表示,目前固特異、固鉑等美國輪胎企業以及一些在美國也有設廠的其他輪胎企業在中國都有獨資或合資廠,產品也有出口美國,特保案如果成立,美國輪胎企業也會成為受害者,這也是為什么在特保案中,美國輪胎企業選擇沉默或者反對的態度。“例如,大連固特異就是美方獨資的廠家,產品仍然出口到美國。在中國建廠,勞動力成本低,產品性價比高,他們是得利的。特保案通過的話,這些企業的產品同樣難逃重稅。”
姜飛同時指出,就美國民眾而言,特保案只會增加民眾的消費負擔,不會得到支持。
事實上,中國輪胎在美國占據的僅僅是中低端的市場。正如博斯沃斯所言:“我認為特保案對于美國企業來說沒有什么好處,因為如果美國不從中國進口這類輪胎,就必須從另一個國家進口,因為美國不生產這類輪胎,如果特保案過關,美國可能只好轉而向墨西哥等國進口這類輪胎。”
一方面,對美國而言,從中國進口還是從墨西哥進口,并無本質區別;另一方面,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中國制造業的優勢無可匹敵。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制造業都會無敵于天下。”周大偉指出,這是中國制造業的規模效應、廉價勞動力等因素決定的。
而中國的底牌,則是反制裁,這也是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出的一張牌,因為,對于中美雙方,這都是一個雙輸的結果。
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例行發布會上回應了“采取貿易反制措施”的觀點。姚堅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相信世界的重要經濟體會采取恰當的措施,克制和限制使用貿易救濟措施。
“最壞的結果,就是貿易報復。”正如周大偉指出的,沒有人愿意看到這樣的結果。
從抵抗到杜絕
吸引人們注意的似乎僅僅是以往看似不了了之的美國針對中國的6次特保調查,因此,在對此次反特保案件表示樂觀之余,鮮有人注意到中國曾經為反對特保所付出的代價。
“6次特保調查并不是無的放矢,這都是中美關系博弈的籌碼。表面看來,屢屢無疾而終,但實際上中國還是付出了代價的,在其他問題上,甚至是非經濟問題上做出了讓步。因此,反對特保的個案勝利并不值得大書特書,反而是中國要考慮如何真正地提高制造業的水平,從根本上杜絕類似狀況的發生。”在此問題上,周大偉看得更遠一步。
中國制造業在世界各國叱咤風云的同時,技術含量低、不環保、以量取勝等種種缺點又讓其廣受詬病。由此,在發達國家產生如此怪象:一方面對中國產品嚴重依賴,一方面又不時設置種種壁壘阻礙中國產品,發起特保申請,便是典型方式。
“中國制造業的最終結局要看中國產業的提升,是各個產業的共同提升。”周大偉指出,雖然經驗的積累需要時間,但機會已經來臨。
他分析指出,首先,目前很多發達國家已經逐步放棄制造業,但又離不開制造業,這就為中國制造空出部分市場。
其次,中國對國際上很多先進的制造技術進一步熟悉,同時,有很多國際技術專利已經到期,因此,中國制造業考慮知識產權戰略方面的問題正當其時。
“除此之外,國家的投入也很重要,單靠企業個體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周大偉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