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金玲報道
近日,晉城鋼鐵集團負責人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直言:“現在不是研究談判結果的時候了,結果顯而易見。希望能夠改變一下現在的進口體制。”這位負責人這樣比喻:“好像吃飯一樣,大家圍在一起吃多好。而現在幾個人在桌子上吃,大多數人在桌子下面吃。”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很多中小鋼企都對表達了類似的意見。因分享不到長協談判的利益,中小鋼企自然不關注長協談判的過程和結果,對于中鋼協的若干指令也置若罔聞。
今年以來,巴西淡水河谷多次派專人陸續走訪中國各大鋼廠,包括很多中小民營鋼廠,考察其實際運行情況。中小鋼廠與三大礦山公司簽署鐵礦石長期協議的傳聞更是不絕于耳。而事實上,這些中小鋼廠簽訂的協議,并非當前所謂的鐵礦石談判協議,而是采購量的長期協議。山西這家民企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小鋼企通過貿易商進口大量外礦。
海關數據顯示,1-5月中國累計進口鐵礦石2.42億噸,比去年同期1.92億噸同比增長26%。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中國累計國產原礦2.96億噸,同比下降6.0%。中鋼股份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由于進口鐵礦石持續增加,今年我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將從去年的50%提高到70%,這也印證了國內中小鋼企正在以進口礦石替代國內礦石。
在鐵礦石談判博弈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曾有傳出國內38家中小鋼企集體倒戈的說法。蘭格鋼鐵新聞中心田國寶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眾多中小鋼企和民營鋼企均否認倒戈之說,他們認為即便是中鋼協在談判席上爭取到40%以上的降價,中小鋼企和民營鋼企也無法享受成果。鐵礦石亂象背后難以掩蓋的真相被進一步揭露出來,作為沒有進口資質或者進口配額不足的中小鋼企和民營鋼企,長期以來一直無法享受長協價成果。
“長協談判是鋼協和大企業的事,跟我們沒關系。”河北一家沒有鐵礦石進出口權的鋼企人士指出,相對長協談判來說,公司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現貨市場。唐山建龍鋼鐵副總經理徐濤也曾表示,大多數中小鋼企沒有權進出口鐵礦石,即便長協談判有了結果,他們也只能去購買高價現貨。更讓中小鋼企和民營鋼企不能忍受的是,歷年鐵礦石長協價低于現貨價的時候,其從鐵礦石貿易商買過來的鐵礦石被附加了高額的附加費用,價格幾乎與現貨價持平。
國內鋼企各自為戰的做法嚴重削弱了中國鐵礦石談判的籌碼,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鋼企只有形成利益共同體,其作為全球鐵礦石最大進口國應有的話語權才有可能回歸,否則如今的亂象還會繼續延續下去。
天津榮成鋼鐵集團董事長張祥青曾指出,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由中鋼協統一鐵礦石購買渠道,對全國鐵礦石進行集中采購。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國清指出,今年整個鐵礦石談判過程各方表現出來的種種行為,充分暴露了中國鋼鐵行業不成熟的體制和混亂的市場局面,也似乎讓人們看清了中國鋼鐵行業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更嚴重的暴露了監管體系的不健全和政策執行的滯后。中國鋼鐵行業要想真正地站起來,必須盡快對目前混亂的局面進行整頓,否則,在未來的鐵礦石談判中,中國鋼企還有可能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