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欒璐 衛煒報道
眼下,國內外諸多企業的“生長土壤”瀕臨干涸,金融海嘯又持續不退。許多發達國家VC(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又稱風險投資)、PE(Private Equity,又稱私募股權投資)對本國企業普遍缺乏投資信心,卻偏對中國的企業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情。
據商務部研究院相關人士透露,在即將于6月27、28日舉行的2009年中國企業發展融資峰會上,幾十家投資機構將會用手中的數百億元資金,澆灌一些有望成長為“參天大樹”的中國企業。
水源未干涸,“樹苗”別擔心
商務部研究院管理咨詢處主任李前方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水源并未干涸。雖然前段時間有傳言說投資方撤離中國市場,市場上也表現出部分資金在進行收縮調整,但這些都只是一時的現象。
李前方認為大家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信心都沒有喪失,目前的行為只是出于戰略調整的考慮。他表示,“投資和企業融資這樣的一個形式需求應該是每年都有,是一個長期性的事情。并且不僅僅是企業自身有此需求,地方政府也有。”
在采訪中,本報記者通過李前方接到的咨詢電話了解到,中小企業對資金有很大的需求,而且他們的表現非常亢奮。
對此,摩根士丹利國際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證實,“我們這樣的銀行一直是把國內作為我們全球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撤資不是我們的意圖,現在中國市場在全球整體戰略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何寧還從宏觀面分析道,所有人都知道國內發展速度非常的快。我們公司的高管說在這個地球上唯一能復制美國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的國家就是中國。”
水澆“優質苗”,資方要求嚴
雖然有了“水源”,但是并不意味著每個企業都有受澆灌的機會。
投資機構在選擇項目的時候會對企業進行怎樣的篩選?商務部研究院企業信息咨詢中心主任蔣迪峰對此表示,“我們通過建立中國信用數據庫,將成長型好的企業、地方推薦的優秀項目以及企業自薦的優秀項目篩選出來供資方審閱,為投資方把好第一道關。
同時,何寧表示,公司的選擇條件首先是要看到這個公司是屬于成長型的。“沒有收入,甚至是虧損都沒有問題,關鍵在于這個項目上面的潛力是不是足夠。在當前的環境下我們更看重這一點,而我們的選擇也會更謹慎,更嚴格。”
左立為說,“募集資金和投入回報都有一個周期。現在可能在募集資金上面量上少了一點,因為估值比較低。但是因此而產生的結果是對以后的回報率或者IRR來講的話絕對要高。但是回報高的時候通常就會有很多人去投錢,于是選項的標準就會降低,而大量的資金就會被浪費,這個時候忽然發現投資回報又很低了。
乾謀創投總監左立為此也提出了自己的投資標準:首先是要成長行業中的成長型公司,其次要有好的品牌和好的管理團隊。
左立為說,“我們希望我們所接觸的公司能夠有開明的政策,可以有一些并購計劃。在此之外,這些公司的利潤率應該有增長空間,而負債率也應該在合理的范圍內,至少不能影響其信譽。”
一位資深風投專家認為,在全球金融危機大背景下,專業化的風險投資公司的眼光越來越具有超前性,雖然當前金融危機來勢洶洶,但風險投資公司卻總能在風險中捕捉商機,因此每筆資金的注入與投出絕對不是盲目的。
“小樹”要長大,環境最重要
“從另一個方面看國內的資本市場也在逐步成熟,其中蘊涵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隨著資本市場越來越多和其他的海外市場溝通連接越來越緊密,人民幣可以兌換,資本市場不斷的向外開放的前提下,境外的金融機構或非金融機構對國內的興趣顯然是更大的,我們也不例外。”何寧表示,這樣的狀況讓他很興奮。
有人直言,“盡管金融海嘯使很多的事情變得難以捉摸,中國政府對于危機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采取的相應措施,使我們對中國的企業發展充滿信心,在我們的相應評估體系的保障下,我們會用專業的方式、方法將風險的概率降至最低。”
對中小型企業各種企業來說,如果他們能夠了解投資方,能夠建立一個共同對話的語言——雖然都是講中文或者英文,可是缺乏一種讓投資者理解的語言——那么溝通效果會更好。左立為表示可以努力創建這樣的溝通環境,‘翻譯’這種語言。
何寧坦言,“往往我在別人溝通的時候也會跟人說,做企業的往往不太知道投資人他的需求是什么?因為他不知道投資人的游戲規則。這一點,大企業會做得好一些,而中小企業在這方面確實是要有一個了解、學習和改善的過程。實際上這個過程有點像我們去找工作面試一樣,怎么樣把你最好的一部分有效的跟面試官溝通,讓人相信你的故事,這點非常重要。”
“很多中小企業確實也有問題,比如說中小企業偷稅漏稅。要滿足投資人的一些基本要求,必須把稅補上,就因為這一點就不愿意跟投資人溝通了,這個很要命,尤其是對很多民營企業來說,這是非常大的問題,也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所以一個做生意的小業主和一個企業家的區別,往往是企業家看得更大一點,更遠一點,他愿意放棄暫時目前的一些利益去獲取將來更大的一些利潤。”何寧表示,對中小企業來講,這需要一個很全面的改變,不論是從觀念上,還是從做法上等等都要轉變。這個不是一兩家公司能夠改變的,而是需要整體的環境有所變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