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雯 《 中國能源報 》
編者按:
目前,國際油價上漲幅度和時間間隔均已滿足國內成品油調價要求,但國內成品油價卻一直未動。顯然,有關部門不僅考慮到國際油價的走勢、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也顧及到消費者和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只是,汽柴油批發價達到最高上限、部分地區限量或者暫停批發的現實已經超出了有關部門的預料,這已經間接造成了市場某種程度上的紊亂。表面上平靜的等待,實質上卻讓政府處在了一個極度兩難的境地。是調?還是不調?如果調,時機是否已經完全成熟?會不會滋長囤油限售之風?如果不調,市場能否規律運行?
問題的產生固然有多種原因。而更多的可能在于市場化的環境并不成熟。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宏觀政策背景下,國內成品油價的調整會更加謹慎,會根據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和國內外總體環境擇機實行。
據報道,目前,全國范圍內成品油批發價都基本達到國家規定最高限價,部分地區如成都、上海、江蘇甚至出現了批發價與最高零售價一致的狀況。與此同時,全國多個地方出現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控銷局面,昆明、成都等西南地區甚至停止批發。
“大家都在靜待調價”, 中國加油站網主編黃順敬告訴記者。
種種跡象顯示,今年第三輪成品油調價已經是山雨欲來。
上漲時機判定不一
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中(簡稱《辦法》)披露,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而從上次調價至今,三種原油價格日均變動幅度早已超過了4%。
隨著國內油價再次上調的預期急劇升溫,作為國內油價上漲“瞭望哨”的成品油批發價一路上漲。據介紹,目前,全國范圍內成品油批發價都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最高限價,即與國家公布的零售最高價差距約300元/噸的水平,部分地區如成都、上海、江蘇甚至出現了批發價與最高零售價一致的狀況。
5月19日,航空煤油出廠價隨國家發改委一紙令下悄然上調460元/噸,打破成品油漲價僵局,這一舉動,被業內人士稱作成品油價格上漲的“試水”。
在這樣的形勢下,業內普遍認為,成品油價格上調時機已然成熟,調價迫在眉睫。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表示:“我希望不要因為各種原因把這時間拉得很長。”
然而,對時機是否成熟的問題,也有專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郭慶方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說:“在經濟形勢并不明朗的情況下,過早的上調成品油價格未必合適。”他認為,眾多專家、媒體基于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不合拍而呼喚價格上調,這從市場效率角度來看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政府定價考慮的目標是多重的(包括宏觀經濟穩定等),如果單純以原油上漲這一個因素為參照,這種多重性目標追求必然出現扭曲。
而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也認為,目前國際油價并沒有上漲到不可承受的程度,各大石油企業和加油站都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因此,價格上調的時機并不成熟。
難以避免的市場投機
在《辦法》中,對成品油定價機制采取了“有限透明”的處理方法。其中,“成品油調整的依據、變動的趨勢和幅度量化、明確,這是透明的地方;模糊之處在于‘可相應’調整,意思是可以調整,也可以不調整,缺少量化標準,主動權還是在政府。”郭慶方介紹說。
對此,官方宣稱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囤油和投機,因為過于透明的機制會使得部分投機者欺壓另一部分消費者群體,從而造成不良影響。“這樣的折衷辦法既是無奈之舉,也是一種理性選擇。”郭慶方表示:“有限透明可以保證政府的行政有效性和主動權。”
然而似乎事與愿違。目前,新一輪囤油投機之風已然刮起。
“北京0號柴油、石家莊中油、鄭州柴油現在都是控量銷售。”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透露,全國多個地方出現了兩大集團控銷的局面。
對此,黃順敬分析,這不是因為油品缺乏,而可能是因為漲價預期,希望控制一下油量,等價格上漲再銷會獲利更多。
不僅是兩大集團,許多民營銷售商也加入了囤油行列。“調價是早晚的,這從批發價的走勢就看得出來。乘著現在還沒調趕快先囤點。”某民營加油站負責人說道。
更具意味的是,一個月前,各地加油站為了多出貨還一度競相推出各種促銷舉措,隨著本月以來油價的“高燒”,這些促銷行為幾乎都銷聲匿跡了。
成品油政策有待完善
調價的快慢及幅度直接驗證了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以及剛剛公之于眾的《辦法》的效力。
不過,照目前的情形來看,《辦法》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辦法》實際上還是在原來的框架下打轉,很難避免問題,不過我們應該多看到它積極的正面的作用。” 郭慶方說。
5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里面并沒有提出要成品油市場化,而只是提出完善成品油政策。“這表示我們近期工作落腳在政策上。”郭慶方表示,“《辦法》下一步肯定還要改革,只是具體怎么改還很難說。”
據悉,5月21日,受國家發改委召集,有能源專家、法律專家及石油企業內部人士參與,《石油(天然氣)法》的起草準備工作開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