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于祥明
事實證明,神華、潞安、伊泰等公司都在積極推進“煤制油”項目。記者昨從內蒙古伊泰集團獲悉,公司與中科院煤化所核心科技團隊建立的中科合成油技術公司合作的煤間接液化工業化示范項目于3月20日上午9時38分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正式出油。
據了解,伊泰集團煤間接液化項目一期規模為16-18萬噸/年,投資近27億元,于2006年開工建設。據悉,該項目主要產品為柴油、石腦油、LPG及少量硫磺,4噸原煤可以生產出1噸油品。
此項目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煤間接液化技術“863”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永旺表示,這是中國首套試產成功的煤間接制油產業化裝置,所產的柴油符合歐Ⅳ標準,標志其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
記者了解到,伊泰煤間接液化項目設計生產規模為48萬噸/年,總投資49.75億元人民幣。伊泰集團方面表示,計劃在示范廠成功運行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煤制油產業發展部署,聯合國內國際企業,爭取在2015年左右建成500萬噸/年的煤制油生產基地。
記者注意到,伊泰項目是繼神華、潞安之后,我國第三家公司煤制油項目試車成功的。而不久前,兗礦集團煤制油項目獲環保部批復,意味著該項目不久將落地陜西省,由此,我國煤制油產業迎來“四雄逐鹿”。
“國際油價的一度低迷,讓煤制油的經濟性飽受爭議,但我國煤炭資源的儲量相對豐富,隨著國際油價回升,煤制油項目的經濟性將得到大幅度改善,煤制油產業前景預期良好。”上海亞化咨詢專家表示。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也曾向記者表示,煤制油項目投資收益主要取決于國際油價,一般認為原油價格在40美元以上時,煤制油是有吸引力的。
事實上,我國煤制油產業正呈現出逆市提速之勢。據了解,同樣采用中科合成油公司技術的潞安山西16萬噸/年間接液化煤制油項目將于今年4月中旬試車。與此同時,神華鄂爾多斯18萬噸/年間接液化煤制油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建成。
另外,兗礦集團自主知識產權的陜西榆林100萬噸/年間接液化煤制油項目已經備齊文件,上報等待批準;神華和沙索在寧夏合作的360萬噸/年間接液化煤制油項目預計將于2010年完成可行性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