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友高/文
全球性金融危機給我國建筑業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但目前已出臺的投資和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政策,又為我國建筑業渡過危機注入了一支支“強心劑”。主要政策舉措有:
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10項措施,其中5項直接與建筑業相關。
2008年11月9日,政府宣布對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重大調整,轉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作為資金密集型的建筑業,連續降息將有助于降低資金成本。
2008年1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更是直接針對與建筑業密不可分的房地產業。
通過仔細解讀國家近期果斷出臺的一攬子政策,才知政策處處存商機,就4萬億元的基建投資這一商機,無疑是給即將步入寒冬的我國建筑業雪中送炭,綜合來看,我國建筑業未來值得期待。
政策增強信心
首先,全國各地上下可圈可點的重大工程及配套資金,極大鼓舞著建筑業。
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10項措施出臺后的短短一周時間內,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份都不約而同地行動起來。
如北京未來兩年將加大投資力度,初步測算市、區兩級共安排政府投資1200億-1500億元,預計帶動社會投資10000億元。
上海圍繞 “四個中心”建設和世博會舉辦,重大工程建設正在加快推進,軌道交通規劃至2012 年新增389 公里,投資總額超過1500 億元。
廣東推出了“新十項工程”,將集中在2009年加大投入力度,集中投入財政性資金近1000億元,拉動社會資金投入5000億-10000億元。
浙江確定以“鐵路建設”作為重大投入之首,甬臺溫鐵路、溫福鐵路等工程,項目總投資約240億元;未來三年項目總投資約800億元。
江蘇迅速啟動規模達3000億元的政府主導性項目,重點用于擴大投資、消費和改善民生,其中2000億元用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山東列出了包括東部沿海鐵路通道工程等24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8000億元的投資計劃書。
第二,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重大政策已出臺,有利于外資由一線城市向二線城市轉移。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推進,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帶和中心城市的興起為我國建筑業發展增加了又一動力。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建筑業“上山下鄉”開辟新市場提供了廣闊天地。
第三,四川災后重建規劃對建筑業而言值得期待。據測算,四川災后恢復重建投資規模將達到1.67萬億元資金。今后幾年要新建幾百萬套房屋和數千所醫療機構,所需資金巨大。中央財政已確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基金3000億元。災后重建市場將成為整個建筑行業關注的重點。
第四,略有盈余的財政政策、巨額外匯儲備和良好的外匯管制,都將為未來的基礎設施投資和應對全球經濟衰退提供強有力的財力保證。
第五,財政、貨幣政策轉向凸顯政府保增長的決心,同時將為建筑業降低成本創造條件。持續降息后,運用“借長還短、借新還舊”等籌資方式將有利于資金成本的大幅降低,另外大宗物資價格回落也將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支出。
誰是贏家
一系列利好政策并不會讓整個建筑行業都分享到基建投資的盛宴,相反,盛宴面前卻是物競天擇,強者生存。和其他行業一樣,建筑行業必將形成兩極分化格局。大型國有建筑企業將是本次政策的最后贏家或強者,這是由大型國有建筑企業的背景和實力兩方面決定的。
首先,大型國有建筑企業背景決定其是最大受益者。
建筑業存在著眾多大型國有建筑企業,這些企業大多原為各部委直屬企業后轉由國資委管理,其與政府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公共關系。基本建設的幾個關鍵子市場基本均由這些行業龍頭所主導,如鐵路工程主要由中鐵及中鐵建、交通工程主要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水利主要為葛洲壩及中國水利水電集團等。而從地方來看,各級政府的大規模建設則主要由各地方建工及城建集團承接,如上海的大型市政工程建設主要由上海建工集團和上海城建集團承接。良好的公共關系使大型國有建筑企業成為大規模建設主要承擔者和受益者。
其次,大型國有建筑企業今非昔比,有能力消化基建投資“大蛋糕”的絕大部分。
一是資本市場助力各大型國有建筑企業,規模及資本實力大大增強。大型國有建筑企業IPO 成功后,資產負債率顯著降低,資本結構更為合理,資本實力增強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相關多元化經營,大力進軍運營業務和地產業務,促進其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
二是管理規范度顯著提高,管理效率及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一些大型國有建筑企業IPO 成功后,由完全的國有公司變為國有控股的公眾公司,在多重要素制約及其自身努力下,其管理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如自上市以來鐵建雙雄的管理費用率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而從投入產出評價國有及民營企業競爭力,大型國有上市企業相對競爭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應對之策
雖然國家一系列的政策必將使國內建筑業轉“!睘椤皺C”,但應看到,我國大型國有建筑業目前在境外承包的工程項目依舊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寒流入侵。新形勢下我國大型國有建筑企業未來要在國際同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認清目前及未來形勢,理清發展思路,做國際建筑市場的真正贏家。
首先,重新盤點與評估目前我國國門外工程承包項目。充分揭示對外在建項目可能引發各種經營和管理風險。巧妙審慎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化解匯率和利率風險,減輕金融危機帶給境外承包工程項目的寒流涌動襲擊。
第二,應對競爭國際化。隨著加入WTO過渡期的結束,建筑市場的競爭規則、技術標準、經營方式、服務模式必將與國際趨同,認真總結和吸取奧運、世博場館建筑的國際標準和建設中新技術應用經驗和教訓,將有利于建筑業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
第三,積極參與建筑行業重新洗牌與整合,實現優勢互補,提升跨國競爭力。我國建筑業的跨國經營行為面臨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缺乏聯合,為自身的市場目標在行業內互相搏殺壓價競爭。應打破部門、行業、地區、所有制的界限,按照市場需求、優勢互補、企業自愿、政府引導的原則,鼓勵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大型建筑業企業為“龍頭”,聯合兼并科研、設計、施工等企業,實行跨專業、跨地區重組,形成一批資金雄厚、人才密集、技術先進,具有科研、設計、采購、施工管理和融資等能力的大型建筑企業,使之成為帶動建筑業整體水平迅速提高和開拓國際市場的主導力量。
作者單位:中磊會計師事務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