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3月6日電 當前“擴內需,保增長”已經成為舉國上下關注的問題,與之相關的家電下鄉、就業、振興物流、假日經濟等問題,成為本次兩會委員熱議的重點。全國政協委員、蘇寧電器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也就這些經濟民生問題,提出了四項提案。
一、現代化流通基礎平臺是內需的持久拉動力
張近東就針對目前的國家金融狀況提出“扶持現代化流通基礎平臺建設”的提案,他認為這是目前國家鼓勵投資、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擴大內需的良好舉措,現代化流通基礎平臺的有效建設不僅將全面帶動產業升級,并且將形成對內需消費的持久拉動。
扶持現代化流通基礎平臺建設關系國家中長期發展
提案中張近東指出:目前我國物流網絡覆蓋面不完整,重城市、輕鄉鎮,重發達地區、弱落后地區,不利于落后地區和農村的流通與服務等發展。同時,現代化程度低,主要體現在機械化、電子化、信息化程度低;缺失大型優秀物流企業。按照美國、日本的物流現代化水平,我國每年至少多支付3萬億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中心,降低庫存費用、周轉費用、配送費用等是美國、日本物流總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
他還舉出了蘇寧去年投入運行的南京雨花物流基地作為例子來證明物流平臺也大大地壓縮了企業的成本。數據顯示,蘇寧第三代物流基地使用的多層立體機械庫貨架將使相同倉儲面積下庫存數量相比傳統庫存方式提高一倍;自動作業機械的使用將使裝卸貨效率提高三倍左右;標準化操作將使壞機率削減90%;WMS庫存管理系統對機械操作的自動管理將使進貨和出貨的差錯率幾乎為零;信息管理下的配送車輛將使反應能力和送貨能力都將大大提高。
張近東說:“政府應該把‘扶持現代化流通基礎平臺建設’放到‘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層面’”,培養以企業自主建設為主,大力扶持現代物流,尤其是平臺建設、信息軟件和專業人才三個方面建設,實現“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
重視優質商業資源 對國內零售企業加大傾斜力度
而作為目前流通建設的生力軍,大型零售企業的自建能力應該受到相應的重視和扶持。張近東提出:大型零售企業的物流設施建設,可以帶動整個行業供應鏈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集約與下降,同時對零售業及相關產業的就業與稅收有積極的影響,并且可以提高零售企業的售后服務水平,加強農村市場的服務能力。
目前國內零售企業已經形成大型國內連鎖與區域性連鎖等多形態連鎖模式,其巨大的物流配送現狀注定了其建設自有物流設施的需求,但是目前商業資源還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張委員就提出目前物流開發建設中兩大方面問題:
一是土地出讓前提與屬地稅收繳納掛鉤,要求企業拆分注冊,導致企業管理難度加大。
二是物流用地出讓條件設置較高,導致企業項目建設難度較大。
這兩大現象造成了目前物流基地建設的重大困難。張委員建議國家對于具備自主開發、落戶發展的能力的大型零售企業應給予優惠政策,在其物流用地上給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合理制定土地出讓條件,降低土地出讓金標準,適當放寬資金支付條件等。這將于能夠實施大規模流通平臺建設的大型零售企業以極大的支持,加快物流產業升級。
實施技術更新 提高企業現代化水平
針對流通現代化,張委員特別提出要加大信息化建設。其認為“信息化和現代營銷技術是流通現代化的重要依托,也是現代化流通的重要標志。”
基于加大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加強經營管理能力,整合全球資源是一項“投資周期長、金額高,而且需要持續不斷地”項目,張委員建議在商業企業信息建設和商業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研發和數據中心用地的選址、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大型零售企業發行股票和公司債券等方面國家能夠給予政策上和財力上的支持。
張近東還指出,商業企業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之一,政府應該提供與工業企業平等的社會條件。部分國家制定的相關規定還未得到實際落實,例如商業企業用電價格與工業企業等同等,部分情況下商業企業應該享受與工業企業相同的條件,如商業企業用地與工業企業用地存在的政策差異;高技術扶持方面,政府投向工業企業的比重遠遠多于商業企業等。
最后張委員呼吁國家加大對于商業企業的重視,加快國家流通行業發展,進一步實現有效、持久地拉動內需,確保國內消費增長,而包括蘇寧在內的大型流通企業也應當根據企業長期發展規劃去制定和實施著眼于長遠的現代化基礎物流平臺建設。
據悉,蘇寧目前正在不斷加大全國現代化物流平臺的建設,在成功投入運行了南京、北京、杭州三個大型現代化物流基地后,09年蘇寧將同步在沈陽、天津、北京、無錫、成都、重慶、徐州、蘇州、上海等地開工9個物流基地,同時計劃開發簽約16個物流基地,逐步搭建起覆蓋全國近千家門店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二、改變大學生就業模式
近幾年,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大學生就業更是社會普遍關注并為之尋求解決之道的熱點話題。日前,國務院辦公廳也下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將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工作的首位。為推動這一問題的解決,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遞交了關于改變大學生就業模式的提案。
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委員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需要從高校招生模式、教育模式和就業模式等方面全面改革。
他認為,目前大學生就業的瓶頸主要由于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第一,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結合度有待提高。我國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偏多,但是實踐能力不足,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出現差異;第二,目前,不少大學生的實踐活動,基本上處于自發分散的狀態,主要表現為:社會實踐的目標不明確、社會實踐的內容不完善、社會實踐的考核不標準、社會實踐的結果差異比較大;第三,大學生第一份工作的離職率偏高,邊干邊跳槽現象頻繁。不少高校為了提高“教育就業率”,采取各種手段為大學生找工作,不少大學生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普遍不滿意,邊干邊跳槽,對于大學生今后的事業生涯產生不好的影響。
針對以上現象,張近東委員建議:實行“見習制”,把“社會實踐”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項重要的課程。他指出,可以把“社會實踐”也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大學教育課程,列入大學階段關鍵性教育任務,制定“社會實踐”的標準、制度、流程,建立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檔案。他提議,可以考慮在在大三、大四期間,實行“見習制”,學生抽出6個月的時間到社會實習,企業提供見習條件,進行崗前培訓,進行見習管理, 同時建議政府進行適當的財政補貼,每名大學生財政補貼1000元——2000元給見習企業。見習結束時,學校與企業對見習進行總結與評價,對于優秀的見習生,企業可以優先錄用。最后,他鼓勵大學生樹立“平常心”,選好平臺,改變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棄“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理性地選擇一份工作, 一旦選擇了就應該踏踏實實地工作, 真正融入企業,在得到企業認可的同時自己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最終建立企業與人才共同發展的“雙贏”模式。
蘇寧電器在改革大學生就業模式方面已經做出了諸多嘗試。據悉,繼去年年底面向2009屆大學畢業生招聘2000人的1200工程七期招聘工作啟動之后,近期蘇寧再度推出“大學生實習計劃”,計劃和全國50家211工程重點高校簽署實習基地協議,向在校大學生每年提供8000個大學生實習崗位。蘇寧電器后期還將針對已畢業未就業的應屆大學生再提供一定數量的見習崗位,讓每一個走上見習崗位的學生受到歷練,為就業做好準備,從而實現從實習到見習,再到1200工程的“大學生三級選拔機制”,使高等教育和企業發展用人需求形成緊密互動。
相關報道: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