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 | 本刊記者 李岷 秦姍 攝影 | 史小兵
《中國企業家》:自你到任后,中國移動這幾年保持了高速增長,總體而言,是怎樣的戰略指導?
王建宙:第一是規模優勢的戰略。電信網絡規模越大發展越快,中移動已有很大規模,還可以做得更大;第二發展農村網絡的戰略,農村市場很大,只要控制成本,還是有效益的,這是優勢延伸的戰略;第三是新用戶、新話務、新業務戰略,我們稱它藍海戰略,純粹從新市場要增長;第四個戰略我們叫一個中國移動(One CM)戰略,強調集中管理,實踐證明移動通信網絡集中管理效率高,這個做得比較成功。
《中國企業家》:新形勢下“新用戶、新話務、新業務”的三大驅動是否會發生變化?
王建宙:專注電信行業目前還跑不出這三大驅動。但結構會變化,數據業務比重會越來越大。新業務離不開互聯網。這幾年一直是我們的目標。去年成立了139互聯公司,現在還沒有大規模地推行業務,我們希望把我們的廣大用戶與互聯網更緊密結合起來。另外移動夢網會有二次創業。因為現有移動夢網模式受到很大挑戰,有可能淪為管道的危險,我們受蘋果App Store很大啟發,要建造一個移動超級市場,和SP、CP都不沖突。這種模式國外都是信用卡結算,不符合中國國情,這就是中移動的機會,我們可以和電話費一起結算。
《中國企業家》:那么這個期望在2009年或者2010年帶來一個什么樣的收益呢?
王建宙:收益現在還不好說,但我們希望成為一個熱點。因為軟件這個東西是層出不窮,現在有了一個流通的渠道。但是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渠道來改變人們的消費。
《中國企業家》:你怎樣看待TD對中移動的影響?發展TD的優勢和困難在哪?
王建宙:TD是個艱巨任務,我們希望像做“村通工程”,開始只是任務,后來能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能夠統一是最好的。發展TD最大困難是技術不成熟。說到優勢,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移動是TD成功的基礎,除此之外的最大優勢就是政府高度支持。
《中國企業家》:在推動TD方面,中移動現在重點做的工作是什么?
王建宙:現在我們的工作就是鼓勵廠商響應,我們甚至到了愿意出錢,和廠商共同研發手機的地步,來調動他們的行動積極性。
《中國企業家》:之前有消息說中國移動研究院未來60%的投資將用于研發LTE,這會讓3G成為過渡技術嗎?
王建宙:這些話說不好容易被誤解。中國移動在招標書中有明確要求,所有設備都要能平滑過渡到TD-LTE,今天投資的設備在LTE時代至少還有60%可以繼續使用,只需進行類似軟件升級一類的工作,這樣保證現在的投資不被浪費,是這個意思。
《中國企業家》:中移動海外擴張的難度是否超出之前的想像?
王建宙:是的,在巴基斯坦遇到一些沒有想到的困難。第一是治安方面。經常發生一些恐怖襲擊,耗費我們很大精力。第二成本很高,我們沒有想到新興市場成本也那么高。第三,基礎設施差,比如說電力供應,有時一天停電12小時,就要靠油機來發電,所以油耗又很大,這些都是困難。
我們在有針對性地解決困難,比方說協同效應,把一些應用軟件、管理軟件等好的資源拿過去。電的事情,我們在國內有1000多太陽能基站,主要用于環保,那邊缺電的問題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去解決?類似這樣問題我們考慮過很多。
《中國企業家》:優秀的企業大多能夠保持戰略長期一致,但中移動是國企,領導人更替可能帶來不同管理思路,這會不會影響到中國移動戰略的穩定性?
王建宙: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們盡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國企的優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大部分資產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有25%的海外股份,完全是按照國際治理結構管理。說回核心競爭力,有人說連人都不是核心競爭力,比如一個足球隊,球員要換、教練要換、老板也會換,但是好的足球隊永遠是好的足球隊,這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企業也一樣。這個例子舉得很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