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產經 > 中鋁宣布195億美元注資力拓 > 正文
樓繼偉肖亞慶抄底澳洲 海外并購須過四重門
徐曉寧 閆新
投資者報 (分析員 徐曉寧 記者 閆新 發自悉尼) 2月17日,中國主權財富基金——持有200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董事長樓繼偉現身澳大利亞。
與剛剛簽下195億美元并購合同的中鋁不同,中投不打算給澳大利亞民眾帶來更多不安情緒。樓繼偉會見了澳大利亞財長韋恩·斯萬和資源豐富的西澳大利亞州州長科林·巴納特以及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FMG)并與之洽談。
當地分析人士認為,樓繼偉此行的目的是溝通和了解澳大利亞政府的外國投資政策,并希望尋找為澳大利亞政府新推出的基礎建設計劃提供資金的可能性。繼礦產資源之后,中國開始表現出對澳大利亞的基礎設施、鐵路、公路和港口碼頭濃厚的興趣。
澳大利亞的不安
而在此前的短短幾天內,中鋁收購了力拓、五礦收購了澳大利亞OZ(OZMinerals)礦業、鞍鋼增資控股金達必,如果算上更早的中信、中鋼、華能、寶鋼、中金嶺南、兗煤等企業,一時間中國資本云集澳大利亞,沖擊著澳大利亞人的神經。
2月以來,有關中國資本的新聞頻繁出現在澳大利亞當地報紙,尤其是財經版的頭版新聞幾乎全被中國資本占據。中國資本頻繁收購引發了澳大利亞的高度關注,持續成為澳大利亞媒體熱議的話題。
此時也傳出,澳大利亞政府投資政策收緊可能阻撓中國資本并購的消息!锻顿Y者報》記者隨即在澳大利亞采訪了在聯邦財政部工作的馬克·海耳,詢問中國企業的國有背景,是否會成為審批過程中的一個主要考慮因素,但他對此未做評論。
澳大利亞財長斯萬的公開聲明也表示,在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未完成收購事項的評估之前,他不會做任何評論。審查的標準是外國投資要滿足澳大利亞的指導方針并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
對此,OZ礦業的首席執行官安德魯·麥克爾摩爾認為,OZ與五礦的交易是當前環境下的最好選擇。OZ的并購協議有很強的理由獲得批準,這樣才能保障公司的未來。他并不認為五礦的國有背景會成為問題。
而OZ礦業的情況與力拓也有很大區別。五礦與OZ礦業的協議是100%收購,但OZ礦業沒有什么關鍵的戰略資源,資金狀況也更困難,而力拓擁有重要的戰略資源,因此對兩個協議的批準,澳大利亞政府的態度可能會有所不同。
一方面,澳大利亞各界歡迎外國投資,認可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是經濟恢復的一個關鍵因素;但另一方面,又對中國投資在資源領域急劇增加表示擔憂。實際上,由于各方所處的立場不同,角色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觀點分歧很大。
最終收購協議是要得到澳大利亞政府的批準。其中的一個關注就是中國公司的國有背景。《投資者報》采訪了中國駐悉尼領事館商務領事劉欣,她表示,現在澳大利亞經濟不太好,需要中國的資金。而中國公司也是越來越國際化、市場化,經營活動也是純商業性的。比如兗煤集團早就到澳大利亞投資了澳思達煤礦,經營也一直不錯,特別是前兩年。
現在,財長斯萬將為這個難題解開答案。在平衡各方利益時,他也必須考慮中澳之間的經貿關系,以及中投的資金背景。如果最終答案不能表示足夠的友好,很難想象后續的中國資金會繼續進入以支持澳大利亞恢復和發展經濟。
鋁的投資與回報
2008年中國企業共完成了318.2億美元的自然資源跨國并購交易,占海外收購交易總規模的521.4億美元的三分之二。而此前的收購記錄是在2006年創下的,規模僅為123.9億美元。
2008年,標準銀行礦業與金屬部全球總裁Thys Terblanche認為,次貸危機帶來銀行系統的信貸危機已經嚴重地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2008年礦業國際并購數量急劇減少。而金融海嘯帶來的礦業并購低迷,卻成為部分中國企業眼中的機遇。
2009年2月12日,中國鋁業公司宣布與力拓集團建立開創性戰略聯盟,中鋁公司將通過建立合資公司和認購可轉換債券向力拓集團投資195億美元,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的最大規模的投資。
相比此前投資力拓已出現巨額虧損的背景,中鋁此次195億的追加投資是否劃算?
按照中鋁與力拓達成的協議,中鋁將向力拓注資195億美元現金,其中約72億美元用于認購力拓發行的可轉債,債券的票面凈利率為9%。剩余的123億美元現金,將用于對力拓公司的直接參股。此次投資后,一旦獲得監管各方的批準,中鋁在力拓的持股比例將由目前的9.3%增至約18%。
市場人士認為,“這是筆不錯的抄底買賣”。因為中鋁這次收購到了力拓在鐵、銅、鋁礦方面的核心資產,并且力拓目前的資產被嚴重低估,抄底正是時候。
反觀力拓,現在的局勢可以說是非常糟糕,在2007年7月力壓美鋁以38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加拿大鋁業公司后,隨著大宗商品熱的降溫,2008年下半年開始有色金屬價格暴跌,高昂的收購成本成為了力拓沉重的債務負擔。
力拓集團2月12日公布的年報顯示,公司2008年凈利潤為36.76億美元,相比2007年的73.1億美元的凈利潤下降一半。截至2008年12月31日,力拓凈債務減少65億美元至387億美元,債務減少是由于力拓在2008年12月10日宣布裁員1.4萬名員工和削減資本支出一半以上所致,但力拓在經過持續減產、關閉工廠、裁員等努力之后,仍然逃不過出售資產償債的命運。
不難理解,此次力拓急于伸出橄欖枝,是想讓中鋁將其從債務泥潭中拉出來。但對中鋁來說,195億美元的巨額注資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2008年2月1日,中國鋁業公司以140.5億美元以每股58英鎊收購力拓9%的股權。2008年11月25日,必和必拓宣布放棄并購力拓的計劃,導致力拓股價大跌37%,當日以每股15.5英鎊收盤,相比10個月前中鋁公司58英鎊的買價,股價暴跌74%。所持股權現價約合38.7億美元,中鋁差不多損失了110億美元,成為中國企業近年來“出海投資”代價最慘重的一次,即便是受中鋁投資消息影響,力拓的股價已由15英鎊以下回升到19.54英鎊,但仍較當初的收購價縮水了67%。
《投資者報》分析認為,雖然中鋁上一次對力拓的大手筆投資遭遇“滑鐵盧”,但主要是由于國際金融危機所導致的礦產資源價格的普遍下跌和必和必拓公司撤銷收購要約所導致的,都是不可避免的系統性風險,而中鋁收購的力拓公司豐富的礦產資源儲備并沒有因為股價的下跌而減少。
根據財政部財科所內刊《研究報告》計算,目前,力拓公司儲藏了多種高品位的礦產資源,儲量包括鐵礦石124億噸、煤炭76億噸、鋁土礦38.9億噸、銅3500萬噸、黃金5000萬盎司、白銀3.24億盎司、鈾22萬噸。以2008年6月底的同類資源價格計算,力拓公司資源儲量總價值約為3.5萬億美元。即便以目前最低的各種資源綜合價格的最保守估計,力拓公司的資源儲量總價值在2萬億美元之上。從這點來看,加上2008年初的140億美元,如果此次注資能夠成功,中鋁公司持有力拓公司股權將由9.3%上升到18%,實際獲得近3600億美元的資源價值,而且還成為力拓公司單一第一大股東,已是物超所值。
如原中鋁總經理肖亞慶所言,雖然世界經濟有不確定性,關鍵看長期判斷,投資資源性的股票從長期看永遠會增值,中鋁要做百年老店,不會只關心一時利益得失。
海外收購“四重門”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大國,中國50%的鐵礦石不得不依賴進口。這種尷尬的產業現狀,已經達到了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程度,進軍海外特別是礦產豐富的澳大利亞勢在必行。
不過,收購并非易事。在海外收購大型上市企業,往往會遭遇到當地政府的阻撓,如中海油收購優尼科的飲恨而終、中石油(11.38,0.04,0.35%)對俄羅斯斯拉夫石油公司并購失敗等案例,這些都對并購企業的海外并購經驗和公關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縱觀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一般要遭遇“四重門”。
第一重門是“經濟威脅論”。非經濟因素已經成為阻撓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重要因素。2月17日,力拓部分機構投資者表示,如果必和必拓能夠對力拓公司發起新一輪的收購,那么他們將提供融資,以全力阻止中鋁與力拓總價達195億美元的交易。事實上,在中鋁與力拓的兩次合作上,澳方一直擔心力拓持有的“具有戰略意義”的礦石資源被他國投資者輕易買走。
第二重門是“政策限制”。2008年被叫停的首鋼收購澳大利亞鐵礦廠的計劃就是因為該交易涉嫌違反澳大利亞《公司法》,政策法規問題目前已成為影響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收并購交易的重要因素。不過,在目前我國礦產資源總量不足,消費量卻不斷增長的背景下,中國對外資投資中國資源性礦產的保護越來越強,中國對外資投資礦業的限制政策越來越嚴格。
第三重門是“經營現金流壓力”。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收購方式有四種:現金收購、換股并購、綜合證券并購和杠桿收購。其中,現金支付是一項沉重的即時現金負擔,要求并購方有足夠的現金頭寸和籌資能力,交易規模也常常受到獲利能力的制約。
第四重門是“整合難”。中國本土企業并購海外企業,首當其沖就是面臨著如何協調和融合東西方企業文化的問題。一般而言,中國本土企業與海外成熟企業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企業文化鴻溝,如何吸收西方企業文化的積極方面,保留本土企業的文化優勢,成為考驗中國海外并購企業家智慧和能力的難題。如TCL集團(3.73,0.20,5.67%)對法國阿爾卡特、施耐德的并購,就因整合困難敗走麥城,相比較制造業,礦業公司的整合問題并非十分突出。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