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國強
中國軟件產業危機中迎來重大利好。
昨天,國務院原則性通過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下稱“規劃”)中,明確提出將支持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提出其自主發展能力,明確提出要提高軟件產業自主發展能力,并培育新的增長點。
規劃指出,以應用帶發展,大力推動業務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強化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運用。其實,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企業的管理與效率,不但是工業與信息化部成立時的初衷,也使中國軟件產業看到了更光明的未來。
軟件以及服務外包產業,不但能夠拉動就業,還對整個國家其他產業的提高都有幫助,在美國、印度等很多國家都被當成重點產業優先扶持其發展。
業內人士介紹,我國在過去很多年以來,針對信息產業的一些政策、合作項目、投資等往往因為利益問題或者其他原因,一推再推,也使中國軟件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但與發達國家的距離進一步拉大,甚至已遠落后于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但是,該人士強調,今年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很多投資項目以及政策等將在流程上加速,確保軟件企業的利益。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對于國產軟件政府有責任加以支持。“自由競爭是必要的,但毫無保留地開放,任國產軟件行業自生自滅,這是近幾年來我們在軟件行業最大的失誤。”
博彥科技董事長王斌認為,目前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多處于第三層,甚至第四層的地位,只能拿到附加價值很低的訂單,因此政府應該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盡快提高國際地位。
目前,中國軟件產業雖然整體水平還較低,但已經有一些軟件企業擁有了向世界霸主挑戰的規模優勢。像東軟集團目前已經擁有15000多名員工,而如果收購華信成功,將成為中國首家2萬人規模的軟件企業,與印度服務外包企業的差距大大縮小。
而在管理軟件領域,用友早就提出了國際化目標,近幾年已經加快了收購整合的步伐,國際化已經成為用友軟件董事長王文京心中非常重要的目標。
近幾年來,軟件產業與海外資本結合之后,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成功上市,像文思創新、中軟國際等多家軟件外包上市企業,已經具備了與海外對手競爭的基本條件。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