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地方政府悄然向高能耗產業實施優惠電價的做法,即將面臨國家相關部門整飭。
葉勇
近幾個月以來,由于經濟下行,工業用電需求急劇下滑,各省特別是中西部省份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或明或暗地對高耗能行業降低用電價格。而這一舉措已經對國家發改委和國家電監會曾力推的差別電價政策形成挑戰。
筆者從接近發改委的人士處獲悉,國家發改委正擬文準備規范各地紛紛降電價的行為,該文件起草后將送交國務院報 批。至截稿前筆者還獲悉,1月15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人士將前往國家電監會,會商包括規范各地降電價、應對煤電頂牛局面等一系列事項。
去年11月以來,繼內蒙古率先對高耗能產業實施優惠電價政策后,寧夏、青海等地紛紛效仿內蒙古實施優惠電價政策,集體挑戰國家發改委的銷售電價定價權。陜西、甘肅、廣西、云南等地也以政府文件或口頭約定的方式推出優惠電價政策。四川省也在原直供電優惠政策基礎上,出臺了電價扶持政策。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對高耗能產業實行優惠電價政策的現象迅速蔓延。
有消息稱,在去年12月底,國家發改委在云南昆明召開了全國價格監督檢查工作會議。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的兩位司長在小范圍了解情況時表示,地方政府的做法情有可原,但對高耗能產業實行優惠電價不利于調整產業結構,不利于貫徹國家產業政策。
據了解,各地的優惠電價基本上由政府協調電力企業“買單”。各地實施優惠電價政策,本質上是通過刺激高耗能行業回潮,來保地方經濟的增長。
差別電價的一增一減,其反向調節的導向作用立竿見影。業內人士稱,以內蒙古烏海市為例,有20多家停產企業最近恢復了生產,其中鐵合金企業4家,電石企業14家,氯堿化工企業2家,黑色金屬冶煉企業1家。
雖然降低電價為相關高耗能行業注入了強心劑,提高了開工率,但并不代表高耗能行業就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分析人士指出,高耗能企業減產的最主要原因是需求下降而非成本過高,因此,在高耗能行業下游需求回暖之前,高耗能產品成本的降低不能保證其產量的穩定。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