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金玲報道
歲末年初的鐵礦石“大戰”正在進行中。
往年,中國鋼企與海外礦山在年度鐵礦石談判的博弈中往往處于弱勢,但今年,這種局面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日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2009年談判雙方的籌碼旗鼓相當,力量對比將出現近年罕見的勢均力敵的局面。
談判機制大變革
2009年度的鐵礦石談判將在談判機制與鐵礦石價格方面有巨大的變革。
進口鐵礦石價格分為協議價和現貨價。以往鐵礦石價格談判中長協礦價格上漲都經歷這樣一個邏輯:鋼材需求旺盛→鋼價上漲→外礦需求增加→海運費上漲→現貨礦價格上漲→鋼價被迫再次上漲→最后長協礦大漲收官。
但今年這個鏈條正在向相反方向變化。2008年的鐵礦石談判雖然維持了傳統的協議框架,但實質談判機制已被瓦解,換而代之的是一對一的談判機制。
為了最大限度穩定收益,世界三大礦山之一的必和必拓在中國試圖游說企業以普氏指數化定價方式采購其現貨鐵礦產品。該指數定價的具體操作方式是:供需雙方簽訂鐵礦石采購合同時并不確定價格,最后的執行價格是按照貨物到港前5個工作日的指數平均價格來定價。在當前國際鐵礦石價格低于長協價格的背景下,指數價格吸引了很多鋼廠的興趣。
但是,中國在已經展開的2009年度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仍然堅持長期協議的價格談判機制,將不分長協和現貨,不分澳礦、巴西礦或是印度礦,全部統一價格。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表示,自2009年4月1日起,決不允許以指數化定價進口鐵礦石產品,對于違反規定的企業將取消其進口鐵礦石資質。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