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脈萬里行•石油2008”特別報道③
一口油井,幾棟干打壘房屋,構成了早期克拉瑪依石油城的雛形。短短幾十年后,克拉瑪依石油城經歷了從村莊到城鎮再到現代化都市的跨越。滄桑變遷的石油城,濃縮了石油發展的艱辛歷程,見證了石油人艱苦奮斗,為國奉獻的如歌歲月。
在“國脈萬里行·石油2008”新聞行動期間,記者走進克拉瑪依,感受著這座石油城青春的搏動。
一個油田一座城市
與我國的十幾座石油城一樣,克拉瑪依也擁有這樣的名字——“油城”,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興。
記者驅車來到黑油山,見到了克拉瑪依最寶貴的東西——石油。在短短幾十年里,石油給了這座石油城頑強的生命。從最初的干打壘、磚瓦房到簡易樓房,再到規劃科學、建筑合理、功能實用的石油基地建設,石油城一天一個變化。
一名出租車司機說,最初,克拉瑪依油田只有9座木板房,一間20多平方米的房子最多同時住過8對夫妻。如今,克拉瑪依市人均住宅面積已達34.75平方米,在全國城市中位居前列。
克拉瑪依如此,其他正在成長中的油城也是如此。在石油大發展的推動下,位于東北黑土地上的大慶,城市建設突飛猛進;位于黃河入?诘哪贻p石油城東營,處處綠樹鮮花,堪稱“北方天堂”。石油城舊貌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