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瀟雨 北京報道
正如國內許多行業一樣,在國務院國資委“只保留行業前三”思路指導下的央企重組在民航業也早已開始暗流涌動。
盡管民航業主管部門交通運輸部國家民航局(下稱民航局)方面對于國內航空運輸企業的重組一直以來態度不甚明朗,但隨著年底前國資委向東方航空以及南方航空各自注資30億元的到位,以及“閃電”輪崗“三大航”高管,這種種信號表明自2003年三大航重組之后又一輪大規模行業重組即將到來。
如果不是因為一連串的事件性以及非事件性因素接踵而至,民航業的二次重組恐怕在2008年年內就已經完成。
2008年1月,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航)通過在資本市場的周密運作以及運用輿論成功造勢,將意圖引進新加坡航空公司改善自身經營窘境、保衛上海大市場的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籌劃的“東新戀”美夢攪碎。然而懷揣“超級承運人”夢想的國航尚未來得及乘勝追擊,將幾近窮途末路的東航“收歸帳下”之時,一場雪災的突然而至給2008年的航空運輸市場帶來了一場“急凍”。而隨后接連發生的西藏事件以及“5·12”汶川大地震對旅游大省四川、云南與西藏自治區的旅游市場產生的影響也直接作用到航空運輸業之中。嚴厲的安全政策與措施使得業內熱盼的“奧運市場”未能如約而至,航油價格的不斷高企,使得國內航空公司在市場熱度最高的第三季度紛紛交出尷尬的財務數據。而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適時”而至,徹底將2008年航空運輸市場的全部期盼徹底擊碎。
東航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幾近資不抵債。曾經許諾將高價入股的國航深陷航油套保浮虧自顧不暇。負債率本就居高不下的東航同樣在航油套保的泥潭中苦苦掙扎。危急時刻,東航的命運與同城的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航)緊密聯結起來。上海市政府一直屬意的東航+上航構建“上海航空樞紐港”重新被提上議事日程之中。
然而一直有意染指上海的國航也不會輕易將這塊國內含金量最高的航空市場輕易拱手相讓,而根據之前的種種跡象表明,上航同樣可能成為其“下口”之處,由此引發行業對重組的另一種更大膽的猜測——國航+上航、東航+南航雙巨頭的全新局面。
事實上,以高層變動推動行業的并購重組已成為近年來監管層屢試不爽的一劑靈藥。而民航局救市措施中也明確表示了對航空企業聯合重組的支持。但從2009年航空業發展態勢看來,注資和行業整合短期內并不容易改變航空公司的盈利前景。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