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鄭小栓報道
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正在打開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搞活流通擴大消費和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搞活流通是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切入點。會議提到將對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此間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只是試點,但此舉有利于提高貿易便利化,降低中國進出口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同時也意味著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這則消息同時表明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正在逐漸打開。
事實上,人民幣國際化的新進展是在以往成就的基礎上取得的。
“人民幣在部分邊境貿易結算中已成為事實上可自由兌換貨幣。”華夏銀行中關村支行行長岳強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隨著中國與周邊國家、地區銀行結算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人民幣在亞洲的區域化首先從邊境地區開始,具有較強的現實可能性。其實,在日前公布的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的措施中,最受關注的便是允許符合資格的企業在香港以人民幣進行貿易支付。中國人民銀行還將與香港金管局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有需要時為香港提供資金支持。該政策的出臺表明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正在逐漸打開。”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透露,目前,中國已經與包括俄羅斯、蒙古、越南、緬甸等在內的周邊8國,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
試點人民幣結算不但有利于降低出口風險,同時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
目前,幾乎整個世界都在危機中戰栗,人民幣國際化卻在此時迎來了前進的良機。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表示,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由于人民幣尚未成為國際通用貨幣,中國的對外貿易實際上還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肆虐的過程中,國際匯率劇烈波動,尤其是美元持續貶值,對國內出口企業造成了不少困擾。因此,在國際貿易中采用匯率較為穩定的人民幣結算,為出口企業免除了后顧之憂,有利于企業掌握主動權,減少因國際貨幣過度波動而可能造成的損失。
梅新育認為,這一決策直接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我國企業的出口貿易,促進外貿增長,但這一決策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盡管目前的試點范圍還局限在港澳、東盟這些亞洲地區,但這項試點的開展已表明,這些在亞洲經濟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地區已經愿意將人民幣作為它們的儲備貨幣,因此它在事實上也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最終將促使人民幣成為國際通用貨幣。
但也有專家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是貿易與財政雙赤字。我國能否承受、能否控制這樣的狀態需要認真考量。此外,走向國際化之前,人民幣首先需要實現可自由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