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海身處電子行業產業鏈的下游,客戶的業績一旦出現波動,鴻海就會直接受到影響。
文|CBN記者 商勤碩
“最糟糕的情況還沒有到來,景氣的問題要比大家想象的還再壞上三倍。”被臺灣媒體奉為“行業景氣度預言家”的郭臺銘這次違背了預言家的習慣—沒有留下絲毫模糊的懸念。
12月20日,全球最大3C代工廠商臺灣鴻海科技集團宣布全球性的裁員計劃,董事長郭臺銘表示,裁員幅度約為3%到5%,影響人數在1.8萬到3萬人之間。由于鴻海的主力代工廠多設在中國內地,預計受到沖擊最大的也是內地員工。
2008年,鴻海前三季非合并營業利潤為221.4億臺幣,較上年同期下滑12%,營業利潤率由3.1%下滑至2.1%。此前一個季度,鴻海利潤已出現7年以來首次下滑。
鴻海股價在12月19日收高0.74%至68.5臺幣,2008年內跌幅61%。郭臺銘持有的股票市值在短短一年中由3246.6億元新臺幣(約706億人民幣)狂降到12月19日收市的862.25億元新臺幣(約187億人民幣),財富縮水將近3/4。
實際上,國際資本并不只是因為鴻海業績下滑而動搖信心,更是對整個電子加工業前景的普遍看淡。2008年年中,鴻海最大客戶之一的戴爾公布的第二季財報不佳,投資者開始擔心戴爾業務的萎縮讓代工廠的業務量跳水,這讓鴻海股價當即跌停。
鴻海為蘋果公司的iPhone、任天堂公司的Wii游戲機和惠普公司的臺式電腦等提供組裝服務或供應零部件。其收入在過去10年中平均每年增長50%以上。但由于它身處電子行業產業鏈的下游,客戶的業績一旦出現波動,鴻海就會直接受到影響。這一次,金融風暴嚴重抑制了電腦和手機等產品的需求,IT、消費類電子的巨頭們紛紛減產瘦身,這讓身處服務方的鴻海苦不堪言。此前,有關停產、減員的消息已不斷從公司內部傳出。
在危機被股票市場放大后,鴻海甚至出現了資本供血不足。2008年10月, 鴻海董事會通過了批準發行新臺幣120億元(約25.5億元人民幣)公司債的計劃,這次發債所得被作為運營資金及償還短期債務。
2008年7月之前,郭臺銘一直在考慮退居二線。孰料行業風向突變,這讓郭不得不重執帥印。在10月中旬召開的全球高層主管會議上,郭臺銘提出了“打三呆”政策:減少庫存積壓、應收賬款拖欠及閑置資產。
此前兩年中,富士康已經開始了制造基地的遷移。公司在中國內地如武漢、大同新建了大型產業基地。鴻海發言人丁祈安指出,現在公司在內地是采取盡量把人工往北—如山西大同移動,主要是出于人工成本的考量。
而更便宜的新興制造基地也進入了鴻海的考量范圍。2008年11月,鴻海匈牙利工廠裁員1500人。就在同月,鴻海宣布計劃將對越南的投資額提高4倍,達到50億美元。達到了鴻海在中國內地雇員的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