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紅
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讓美國汽車業破產是不負責任的做法。這是美國總統布什日前宣布向命懸一線的美國汽車業提供174億美元緊急貸款時所說的話。不過,就在本月初,布什還堅定地表示,無論汽車業對美國經濟而言多么重要,政府都不打算將錢投入這個無底洞。這前后矛盾的表態其實反映了各國在汽車業救助上面臨的尷尬。
美國宣布汽車業緊急救援方案后,加拿大第二天就宣布向同樣陷入困境的加汽車業提供約32億美元貸款,日本表示將參考美國救援方式,必要時對日本汽車業采取措施。此外,歐洲汽車工業協會表示,歐盟和相關銀行在12月討論是否批準400億歐元的貸款計劃,以支持歐洲汽車廠商加大環保車及新能源車方面的投資。
政府紛紛出手的原因自然是汽車業不可低估的重要性:美國政府稱,如果底特律三大汽車公司倒閉,將導致美國經濟下降一個百分點,造成110萬人失業。在加拿大,如果美國汽車三巨頭宣告破產,5年內將有近60萬人失業。在法國,汽車業及相關領域雇傭了10%的勞動人口。在德國,約有75萬人在汽車業或是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工作……
然而,對于這樣一個行業的救助,各國態度卻一直有所保留。許多國家都擔心一旦對汽車業進行救援,其他行業將紛紛效仿,救援會成為名副其實的無底洞。此外,貿易保護主義也是各方爭論的焦點。日本汽車業就曾表示不滿。日本業內人士認為,現在汽車廠商都已經跨越國界,外國車廠也都在美國設點生產汽車。如果美國政府要救,就該一視同仁,不能只救美國三巨頭,不然就等于保護主義。歐盟則明確表示,如果美國政府出臺的汽車業救助措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定,歐盟將考慮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雖然充滿爭議,各國相繼出臺的汽車業救助方案終于算是為凜冽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汽車業送來了一絲暖意。當然,這溫暖絕非白吃的午餐。美國的救助方案附加了苛刻的條件,其中包括:如果汽車制造商不能在明年3月底之前拿出以實現自立為目標的改革計劃,政府將收回救援資金。而且,相對于其他債權人而言,政府的這項貸款享有優先獲得償付的權利。
美國救助方案刮起的這陣風雖然溫暖了掙扎在生死線上的各國汽車業,但是數九寒冬的大環境卻讓人不敢松懈。分析人士指出,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政府的救助只能讓汽車業短期內繼續營運,不能解決根本困境。在政府采取必要救助措施的同時,汽車公司自身必須做出艱巨的變革,才有可能真正擺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