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是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大起大落的一年。國際油價在上半年持續飆升并在年中逼近每桶150美元的歷史“天價”,而在下半年卻迅速跌落并在年末跌至每桶約40美元的4年來最低點。
作為最重要的戰略經濟資源,石油價格的大起大落,牽動著全球的神經。
2008年,是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大起大落的一年。國際油價在上半年持續飆升并在年中逼近每桶150美元的歷史“天價”,而在下半年卻迅速跌落并在年末跌至每桶約40美元的4年來最低點。
作為最重要的戰略經濟資源,石油價格的大起大落,牽動著全球的神經。
瘋漲暴跌 誰是幕后推手?
從2007年下半年起,國際市場油價進入了史無前例的快速上漲期,最具指標意義的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很快先后突破每桶80美元和90美元關口。2008年第一個交易日,紐約市場油價便歷史性地觸及每桶100美元大關。今年上半年,油價繼續飆升。7月11日,紐約市場油價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
但年中之后,國際石油市場突然風向大變,油價開始持續大幅下降。12月5日,紐約市場油價跌破每桶41美元,收于每桶40.81美元,為2004年12月10日以來最低水平。與年中的歷史最高紀錄相比,油價在短短5個月內每桶下跌了100美元以上,如此短的時間內出現如此大的跌幅,實為歷史罕見。
對于上半年的油價飆升,普遍一致的看法是供求關系緊張和投機因素是背后的主要原因。波士頓大學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羅伯特·考夫曼就此表示,這是市場基本面和投機操作共同導致的。他說:“需求增加而非歐佩克產油國產量萎縮改變了供求關系的平衡……而投機者們意識到了基本面的這一變化,預計該變化會推高油價,并因此采取了相應的操作……這種對未來價格上漲的預測最終影響到現貨市場,將油價推高到超過供求平衡的水平。”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瘋狂”油價的背后,明顯涌動著一種狂熱的投機躁動。《后凱恩斯經濟學》一書的作者托馬斯·佩利今年8月撰文說:“有大量的證據強烈顯示在當今石油市場上存在著猖獗的投機。一個重要的跡象是有文件證明的石油交易性質的變化,投機者(如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現在占交易的70%,而7年前只有37%。”
下半年油價急轉直下的主要原因,則是肇始于美國的金融危機造成世界經濟疲軟進而導致原油需求的減少,而市場悲觀情緒導致投機資本抽逃則是油價急劇跌落的重要因素。目前,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的經濟都已經陷入衰退。11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大幅下調至3.7%和2.2%,并將明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率由此前預測的0.5%下調至負0.3%。
基于對世界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國際能源機構11月13日下調了今明兩年世界原油需求預測。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也表示,今明兩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均將低于該組織此前的預期。油價的下跌,特別是對油價前景悲觀的預期,導致大量投機資金離開石油市場,從而進一步加快了油價的下滑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