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經濟形勢的急轉直下,中國航空公司早先簽訂的大批訂單正成為它們心頭的困擾。
早在11月20日,在民航局召集各大航空公司進行救市討論的會議上,有航空公司代表便提出:是否可以由政府出面統一退訂飛機?
一位與會人士告訴記者,自從2005年以來中國航空業一片繁榮,航空公司毫不吝嗇地簽訂了大批飛機訂單。但2008年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讓航空公司開始“勒緊腰帶過日子”,即將交付的飛機訂單也變成了巨大負擔。
一場賭局
對于航空公司來說,已經簽訂的飛機訂單猶如一座沉重的大山。
“一旦飛機交付,就意味著航空公司要支付大量的資金給空客或者波音;而這還不算最壞的情況,我們擔心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新飛機到了航空公司手中也會因為沒有客源而在飛機坪上‘曬太陽’。”上述與會人士告訴記者。
目前國際上已經有航空公司行動起來。美國達美航空宣布,已將確認訂購的36架波音737飛機中的34架轉售給第三方,從而削減14億美元資本支出。
事實上,波音與空客已經預料到這種局面。空客的母公司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表示,由于高油價侵蝕航空公司盈利,空客預計會有1/3左右的飛機訂單被推遲或取消。而波音公司的管理人則對境外媒體表示,現在他每天都在與想要取消或延期交付的航空公司談判,其中美國的航空公司居多,來自印度和歐洲的運營商也有增多跡象。
但是對于中國的航空公司來說,退或者不退,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截至今天,在我國只出現過一起退機案例。事情發生在十年前,當時新華航空出于成本考慮,打算退訂一架波音737飛機,最終國家內部協調后將訂單轉給了深圳航空。
一位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航空公司簽訂購買協議時,需要向飛機生產商支付一定的訂金。到了臨近交付的最后一年,訂金往往超過飛機總額的30%。“取消飛機訂單意味著必須支付相應的違約金,這對于航空公司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正因如此,我國的一些航空公司對于退機持有謹慎態度。
“國航今年交付的飛機預計有24架,目前還沒有取消飛機訂單的計劃。”國航董事會秘書局饒昕瑜如此告訴記者。東航董秘羅祝平也表示,暫時沒有考慮過退機。
更微妙的是,航空公司彼此之間都在暗自揣摩對手的心態。因為航空市場一旦復蘇,手中如果沒有充足的運力,肯定會在競爭中落后于人。
“這就好像一場賭局,如果退機后行業內忽然出現爆發性增長,我們的運力將會遠落后于市場;但是如果不退訂飛機訂單,航空市場的經營環境持續惡化,引進的飛機肯定會增加我們的財務壓力和成本壓力。”上述行業人士表示。
措手不及
回憶起爭奪飛機訂單的日子,一切好像一場夢。
對于國外的公司來說,要想購買一架飛機,需要做的也許只是與空客或者波音坐下來談定一個雙方滿意的價格,但在中國,航空公司要想引進飛機可謂需“過五關斬六將”。
“航空公司的飛機引進需要經過嚴格審批。首先,我們要在公司內部制訂一個引進計劃表,然后報給民航局審批,最后由國家發改委拍板決定。”奧凱航空前董事長劉捷音告訴記者。
但即便如此,航空公司還不一定能購買到預想的飛機數量。因為每年第一季度民航局規劃司都會發布一個數字,對我國一年所購買的飛機做出總量控制。這樣的控制相當于計劃經濟時代的“糧票”,飛機指標不但數額有限,而且過期不候。
“航空公司都有互相比拼的心理,不希望競爭對手購買的飛機數量超越自己,唯恐將來在競爭中落后于人。”某航空公司的財務總監告訴記者,基于這種心理,航空公司往往為了取得飛機指標而擠破腦袋,有時候甚至哄搶和囤積飛機。
當時的航空市場給予了他們信心。在我國,航空市場以每年超過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航空公司也變得財大氣粗,在2005年,中國國內各大航空公司訂購的飛機總數達到442架(包括框架協議)。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種瘋狂購機的勢頭還在延續。2007年波音在中國取得的飛機訂單達到了101架,而空客這一數字則高達160架,包括與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簽署的150架飛機協議,以及與南方航空簽訂的10架購機協議。
“目前行業內已經出現了載客量負增長的情況,這在二十年來還是首次。”羅祝平面色沉重地告訴記者。
中國經營報記者:柴瑩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