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產經 > 航空公司套保集體巨虧 > 正文
本報訊(記者涂露芳)國際油價跌破50美元對成本壓力巨大的航空業本是一大利好,但部分航空公司卻平添新愁。根據國泰航空、中國國航近日披露的公告信息,這兩家交叉持股的航空盟友航油套保虧損已經急劇擴大至55億元人民幣以上。
國航公告稱,截至2008年10月31日,按照當時燃油價格以及套保合約測算出的合約公允價值損失約為31億元,較第三季度報告披露的損失擴大21億元。國泰航空也披露,截至9月底,燃油對沖合約未變現的以市值計價虧損為6.3億港元,到10月31日,該虧損陡然增至28億港元(折合人民幣24.5億元)。
記者了解到,航油套保虧損的陰影也正向多家國內外航空公司蔓延。如東航三季度的套保損失為2.71億元;美國航空公司第三季虧損8.65億美元,其中燃油對沖虧損占4.88億美元;套保規模較小的美國大陸航空,三季度也確認有6300萬美元的燃料對沖損失。
燃油成本目前已占航空公司總運營成本40%以上,訂立套期保值合約以平抑油價波動風險成為航空公司普遍采取的策略。
國際油價在7月11日達到每桶147美元的歷史最高點,此后迅速下挫。但國航卻在當月訂立了套保合約,對油價未來走勢做出錯誤判斷。國航公告稱,合約訂立當時,國際油價處在高位,且市場普遍預期油價將繼續走高。國航董秘黃斌表示,目前的虧損僅是浮虧,并非現金實際損失,2011年前國際油價的走勢將決定套保業務最終損益。
但業界分析,油價短期難重回高位,套保損失持續擴大將使國航此后數年的業績背上沉重包袱,甚至危及上市公司地位。參與過中航油重組的長江商學院教授黃明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套期保值本來可以用簡單的合約交易規避風險,通常額外損益金額都不會很大,但國航、東航為增加套保收益,動用了期權,甚至使用復雜的結構性產品,也使自己面臨極大的風險。
統計顯示,國航此前燃油對沖收益頗豐,僅今年上半年就獲利2.15億元。而在數年前航空業虧損較嚴重的時候,航油套保收益甚至超過航空公司一年的運營利潤。相對輕松的獲利令國內航空公司在套期保值上持續加大賭注,卻未能洞察潛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