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格
我國的現代化糧食批發市場建立之前,糧食價格是由國家來確定的,這種價格只是一個行政信號,與實際的供求關系還有一定的差距。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建立以后,它以自身糧食交易價格為基礎,結合了全國其他糧食批發市場交易價格和鄭州商品交易所糧食期貨價格,綜合形成了客觀反映我國糧食供求信息的價格信息。這就形成了被糧油行業和新聞界習慣稱為的“鄭州價格”。
“鄭州價格”的產生結束了中國沒有糧油批發價格的歷史,填補了國內價格指數應用的空白。
“鄭州價格”在近年來發揮了巨大作用。2000年上半年,其成功預測出我國糧食市場將走出連續四年價格下跌的低谷;2002-2003年秋冬之交,多次提出國內糧食供求將出現轉折點;在糧食價格變幻莫測的2003年年末和2004年年末,分別準確預測出次年小麥接新前市場價格的合理運行區間……
18年間,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多次成功預測,為政府部門和糧油生產加工企業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
2002年12月,路透社首次將“鄭州小麥”期貨價格列入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全球報價系統,“鄭州價格”以無可爭議的事實贏得了中國糧食市場價格“風向標”、“晴雨表”的美譽。
工具
同其他事物的發展一樣,國家糧食批發市場也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逐步發揮其作用。
1996年,我國糧食價格暴漲,國家動用了中央儲備糧,先后投放了200多億公斤糧食,但受計劃經濟思維方式的影響,中央儲備糧采用的是從中央到各省市逐級發放的方式。由于利益的驅動,各級政府對發放的儲備糧逐級加價,導致糧價依然居高不下, 并未收到國家期望的調控效果。
1998年,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同原國家儲備局積極合作,共同研究出“中央儲備糧通過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吞吐輪換”的成果,這不僅為國家儲備糧的高效率低成本輪換找到一條新路,更重要的是為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找到一個重要“支點”。
在對糧食價格調控過程中,鄭州糧食批發市場起到一個“閘門”的作用,國家通過這道“閘門”來實現對糧食價格宏觀調控的目的。2006年,鄭州糧食批發市場被國家糧食局確定為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承擔國家臨時存儲糧的銷售任務,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作為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工具和載體的作用進一步得到加強。截至2008年9月17日,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共承擔國家臨時存儲糧交易90批次,國家投放總量6357萬噸,成交總量2214萬噸,成交金額333億元人民幣。
探索
糧食行業雖然屬于傳統行業,但早在信息技術剛剛開始進入中國時,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就已經利用信息技術為現代糧食流通服務。電子商務成為中國糧食進入信息化進程的標志。
1990年11月,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就發起全國20個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的省(市)級糧食貿易公司共同組建了全國糧食信息聯合體。
其后,經過集成信息網階段,又進入互聯網,并推出網上交易。
2004年以來,國家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并在鄭州、安徽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常年常時掛牌銷售臨時存儲糧,極大地推動了糧食電子商務的進程,實現了糧食交易場內、網上同時交易的目標。
“探索我國糧食市場發展之路,是作為國家試點單位的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的光榮使命。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在實踐創新的同時,一直未停止對糧食市場理論的思考,試圖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找到更為滿意的答案。”鄭州市糧食批發市場總經理喬林選說。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主管主辦的《糧油市場報》已成為全國糧食行業傳遞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平面媒體。同時,有鄭州市糧食批發市場發起主辦的一年兩屆的“中國糧食市場論壇”已經成為業內的精品論壇和思想前沿。每年一卷的《中國糧食市場發展報告》更以新穎的觀點和權威的數據受到業內歡迎和好評。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生產國和消費國,在世界糧食危機的大環境下,雖然我國的糧食市場穩定、儲備充足。但是,應當看到,國內外糧食市場聯系更加密切,國外的大型跨國公司已經進入中國市場“攻城略地”。通過幾年的發展,隸屬世界四大糧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團已對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的60%至70%。這或許就是一場實質上的“戰爭”。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需求結構顯著提高,糧食宏觀調控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僅僅靠拋售原糧、毛油的傳統方式進行調控,很難實現調控的目的,所以傳統的調控方式也必須進行重大改革。
作為中國糧食供求關系“晴雨表”的鄭州市糧食批發市場,如何發揮職能作用,為打贏這場國外大型跨國公司對中國糧食市場“攻城略地”的戰役提供信息保障,更值得我們關注和思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