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產經 > 國內成品油批發價出現大幅下調 > 正文
新華社記者 安蓓 張藝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近期大幅減產的決定未能止住國際油價下跌勢頭。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27日收于每桶63.22美元,創近17個月以來新低,比今夏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高點跌去57%。
在全球金融危機何時見底尚不明朗之時,國際油價將繼續下跌或是仍存反彈空間?對于近50%石油需求要靠進口滿足的中國來說,中國石油需求在這一進程中將發生怎樣變化?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有關專家。
國際走勢
年底前或跌破每桶60美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認為,在全球經濟出現衰退的情況下,國際油價也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疲軟。他指出,如果世界經濟全面衰退,全球石油消費總量將出現明顯下降,國際油價重新走高在一定時間內將難以獲得支撐。作為此次金融風暴的中心,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美國石油需求下降明顯。據官方統計數字,美國9月份石油進口量日均862萬桶,比8月份下降13.5%,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達16.4%。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說,從當前走勢看,國際油價年底前有可能跌破每桶60美元。他預測,國際油價跌至上輪下跌低點每桶55美元至57美元時會出現支撐。“從供應成本來看,這可能也是歐佩克的底線”。
國內近況
石油供需緊張逆轉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拉動我國石油消費量和進口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盡管國內石油需求依然強勁,但一些變化已經開始發生。中國石化工業協會數字顯示,我國原油加工量自7月份達到3030.6萬噸的高峰后,近兩個月連續下降,9月份為2825.1萬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分析人士表示,國際油價下跌減少了社會消費者的漲價預期,進而減少囤積量,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費,以及奧運因素的消失,致使中國石油需求在8月份后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近期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已使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倒掛”的局面發生逆轉。煉油盈利使地方煉廠紛紛恢復生產,社會消費者囤積意向消失,價格“倒掛”下國內成品油市場持續已久的供應偏緊狀態已出現反轉。
后市影響
國內定價機制再受關注
對于近50%石油需求要靠進口滿足的中國來說,國際油價的下跌無疑有利于減少中國的進口支付,并有利于減輕今年以來中國面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計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凈進口原油和成品油造成的貿易逆差達1190多億美元。國際油價下跌無疑有利于以石油為原材料的相關行業降低生產成本。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潔敏近日表示,中石油煉油板塊將于11月實現盈利。
然而,由于近期國際油價的下跌速度和幅度遠遠超于預期,我國相關石油石化行業正承受著下游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前期原材料高成本難以向下游產品轉移,上游庫存較大等壓力。在全球金融危機可能影響我國外需的預期下,下游看跌心態嚴重,石化產品需求驟減。
據了解,當前部分化工產品價格跌幅已達60%以上。蔣潔敏接受采訪時稱,中石油化工產品庫存目前達到前所未有的歷史高位。“這將對石化行業下游產業鏈的結構產生破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強調。
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使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再度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國內各地國Ⅲ標準93號汽油每升售價為人民幣6.25元左右,相當于每加侖3.46美元。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公布的數字,10月27日當周美國汽油價格為每加侖2.656美元,已低于國內汽油價格。據了解,當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至每桶85美元時,國內汽油和柴油的零售價格都將與國際油價持平。
周大地指出,國際油價的下跌為我國加快理順成品油價格和推出燃油稅提供了時機。但他強調,成品油價格改革的關鍵,在于能源價格體制和稅收配套改革的同時推進,使得國內市場不僅能接受國際油價下跌后的成品油價格下調,更能夠承受國際油價攀高時的上漲。同時應把燃油稅和資源稅等長期政策因素考慮進去,讓價格確實反映資源性產品的稀缺程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