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于一
埃利奧特·溫曼是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位企業家,在過去的12年里他創建了兩家快速成長的公司,而且這兩家公司年收入都達到了數百萬美元,但最后由于資金不足,這兩家企業都被迫出售給了其他公司。
1989年,溫曼在他的家鄉創建了第一家公司——軟件產業集團。“我們主要發行雜志、承辦會議、提供專業咨詢服務,”他說,“我們的客戶主要是一些購買企業軟件和軟件開發工具的大公司。”1990年,軟件產業公司的總收入只有10萬美元,但到1993年,公司的收入就達到了200萬美元,1995年達到了380萬美元。到1996年3月公司被并購時,他的員工數量是25名。
“這聽起來非常不錯,”溫曼說,“但問題是,當你的公司成長時,你必須有償付欠款的能力,否則你的公司支撐不了60天。”軟件產業公司的欠款——主要是印刷費用和郵資——數額是非常大的,而公司應收賬款的現金收入需要3~6個月才能到賬。
“我們1996年的收入預計達到600萬美元。”但卻沒有實現的機會了。“我們不得不把雜志的發行成本增加到40萬美元,而且還要再擴大公司的規模,搬到新的辦公室、招聘更多的員工。我們的稅款將會達到30萬美元,我們還至少需要20萬美元的流動資金。1月份和2月份是我們公司的淡季,但我們在1996年3月份仍然要支付15萬美元的管理費用。雖然我們設定了10萬美元的循環信用額度(維持賬戶平衡,進行月度支付的賬戶),但我仍然不能成功地帶領公司繼續發展。”溫曼說。
這時候,一家私營公司——Ullo國際公司對軟件產業公司表示出興趣。于是溫曼獲得了3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同樣,融資以后的新公司的發展速度也非常快。1998年,公司的總收入45萬美元,1999年達到了190萬美元,而到2000年就達到了620萬美元。
然而,公司的收入仍然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需要。在12月到2月的淡季期間,軟件產業集團仍然要支付75萬美元的稅款和30萬美元的管理費用,同時,它不得不預付3月份到4月份會展服務的市場費用。當媒介集團的現金需求達到25萬~50萬美元時,它也成為其他公司并購的目標。“當你的公司資產規模在100萬~1000萬美元并迅速增長的時候,你開始能夠與大型企業競爭。在低端市場,我們的競爭對手主要是資產規模在3000萬~4000萬美元的會展服務公司。在高端市場,我們也與資產規模達到10億美元的大型傳統信息技術出版公司進行競爭。”
溫曼沒有繼續經營這家資金投入不足的公司,他接受了Internet.com網站(即現在的INT媒體集團)的收購報價。“我認為,一家小型公司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出售給大公司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溫曼說,“但我還是希望能有自己的公司。我想大多數的企業家都會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