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于祥明
“國家發改委最近下發的叫停煤制油項目的文件對我們沒影響,并將于不久后投產。”昨天,潞安集團董事長任潤厚在煤博會“煤炭產業與資本化高峰文壇”向上海證券報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當日,內蒙伊泰煤制油公司也表示,公司煤間接液化生產線預計11月投產。圍繞著這一戰略產業的一場“暗戰”,不但沒有因為發改委的文件而停止,反在升級。
潞安:兩項300萬噸/年煤制油已在計劃
“就在9月15日,其16萬噸/年煤制油示范項目兩臺氣化爐已經正式開啟。”任潤厚透露說,示范項目近期出油。
據介紹,雖然受汶川地震影響,部分設備延遲到貨,但項目建設比較順利,而且預算成本也沒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做出大的調整。
任潤厚告訴記者,16萬噸/年煤制油示范項目氣化爐成功點火,標志著項目具備化工投料試車條件。目前,全廠水、電、氣、通風已經投運并且運轉良好,已進入掃尾試車階段。
“并且,在山西、新疆分別建設300萬噸/年產業工廠的前期工作已經展開。”任潤厚向記者表示,就其公司所采用的技術而言,已經有成熟經驗,因此他對項目非常有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潞安發展煤基合成油產業,不單單追求油品,而是堅持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的理念,將充分利用礦井預抽瓦斯以及附近焦化廠的焦爐煤氣作為原料補充。”任潤厚說。
據介紹,公司的項目將充分利用合成油過程中富余的氫氣、高純度氮氣和二氧化碳廢氣聯產30萬噸尿素,并實現尾氣的IGCC發電。
多家公司“暗戰”煤制油
“我們的項目已經得到了科技部2000多萬元的支持,與國家發改委目前的文件不沖突。”任潤厚信心十足地向記者表示,如果上述16萬噸/年煤制油示范項目順利投產,另外兩個300萬噸/年的項目肯定會獲得國家支持。
實際上,“幾家公司都在爭先恐后占領這一高地,希望能率先投產,優先獲得國家支持。”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當日有消息稱,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控股的國內首條煤間接液化生產線目前設備調試進展順利,預計2008年11月份正式投入生產。
據悉,伊泰的項目設計生產規模為48萬噸/年,一期工程設計生產能力為16萬噸/年,投資21.76億元。
“只要油價超過每桶39美元我們公司的項目就可贏利。”任潤厚向記者表示。而伊泰集團煤制油項目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以目前的煤炭坑口價格綜合測算,只要油價超過每桶45美元即可贏利。”
“即使考慮能量轉化的損失,原油產成品和煤炭產成品的成本比在1.4:1,煤炭制品的利率空間仍遠遠大于石油制品。”對煤化工有深入研究的平安證券高級研究員陳亮曾多次向記者表示。
他指出,未來煤炭類公司的成長機會,除了自身產能的擴張外,將主要來自于向下游煤化工的發展。也正是這樣的原因,多家煤炭巨頭繼續“暗戰”煤制油也是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