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度鐵礦石長期合同價格談判剛結束沒有幾個月,2009年度的談判又將打響。相關專家昨天認為,新年度談判與以往最大不同在于,對鐵礦石供需是否平衡的爭論已退居其次,定價機制是否進一步改變成焦點。
傳統的鐵礦石長期年度合同談判定價機制已運行28年,包括“三對三”格局,“首發跟風”模式,“長協、離岸、同漲幅”原則。在2008年度鐵礦石長期合同談判中,澳大利亞兩家礦山公司拿到了比巴西淡水河谷更高的供應價格,從而使現有的定價機制只有“長協”這一條沒有被打破。
昨天,德意志銀行介紹了鐵礦石對沖交易平臺,這是第一個以金融方式對沖鐵礦石價格波動并獲得價格保護的交易。交易雙方是德意志銀行與鋼廠或者貿易商,雙方簽訂以未來某個時段為節點的遠期價格合同(從澳大利亞或印度到中國的到岸價),如果到期時的鐵礦石現貨基準價格高于德意志銀行提供的合同價,德意志銀行就向鋼廠或者貿易商賠償基準價與合同價的差價,反之這由鋼廠或者貿易商賠償給德意志銀行差價。
德意志銀行商品部經理黃宇華告訴本報記者,這一平臺主要是通過對沖機制來彌補鐵礦石價格的遠期波動,現貨基準價格是以兩大信息提供商Metals Bulletin和Steel Business Briefing根據對各國買賣方每天的交易信息調研得出,而這一平臺的推出,正是由于澳大利亞礦山巨頭必和必拓提出以現貨價格指數為談判依據后,對鐵礦石長期價格談判定價機制將破裂的預期。
早在去年,必和必拓方面就提出,由于現貨價格與長期合同價格的差距非常大,目前的鐵礦石談判應該參考動力煤的定價方式,即以現貨指數為參考。隨后,Metals Bulletin和Steel Business Briefing便積極響應,推出了鐵礦石每天的現貨價格信息公布。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代表鋼廠,明確對這種新的定價方式表示反對。
“我們的平臺從今年5月份正式推出,目前已經有了460萬噸的交易量。”黃宇華透露,不過中國鋼廠并沒有參與這一平臺,由于鐵礦石長期合同談判的定價機制還沒有明確是否在新的一年徹底破裂,大家都在觀望。不過,市場有加大使用現貨價格比例的發展趨勢,預計鐵礦石談判在今年或者明年會出現革命性的創新。
“除了定價機制,海運費差價也將成為未來談判的關鍵。”新華社首席經濟分析師陸曉明指出,目前澳大利亞到中國與巴西到中國的海運費差價為40~50美元/噸,解決定價機制和海運費差價分成比例問題,也將是新年度鐵礦石的談判重點。
而全國工商聯冶金業商會常務副秘書長耿炳璽建議,中國企業應加快研究新的談判機制,變被動為主動。陳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