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慮三 23億收購款多為員工安置費用?
有關大寶被收購后 “員工安置”問題也一直是個焦點。有消息人士稱,強生支付的23億元主要用于大寶員工安置。“大寶有一個特點,殘疾員工沒有下崗的,這也是大寶發展比較艱難的原因之一。”強生方面表示,收購之后的大寶員工依然是原大寶母公司——北京市三露廠的雇員,繼續服務于大寶品牌,其作為國有企業員工的權利和福利將被完整保留。強生(中國)有限公司公關經理何焰解釋稱,“部分服務于大寶品牌的員工將有機會獲得在新大寶長期工作的崗位,如果被解雇,可以回三露廠,繼續養著。”晨報記者 高利華
記者觀察 “強內功”應對外資“滲透戰”
近年來,中國日化行業在經歷了外資的猛攻之后,似乎找到了一種“平衡”——中高端消費市場是外資品牌的天下,本土品牌則占據低端消費市場。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接連出現,隨著外資品牌所熟悉的一線城市市場飽和度提高、銷售增速放緩,外資企業開始從“一元”走向“多元”,加強了對中國低端消費市場的滲透,無論是歐萊雅收購小護士,還是強生收購大寶,都證實了外資新一輪的攻勢已經開始。
目前,中國日化行業的企業數量達4000家左右,但年銷售額5億元以上的并不多。值得關注的是,與跨國企業極為成熟的多元化品牌戰略相比,許多本土日化企業仍固守于單一品牌策略,這種狀況急需改變。要想抵御這場“滲透戰”并堅持下去從而進入反攻,本土品牌需要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足夠的耐心。從企業研發、供應鏈管理、營銷方式等“內功”修煉開始,也走一條多元化發展之路。
麥肯錫公司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的青少年雖然也青睞時尚產品和著名品牌,但有88%的人表示更信賴中國本土品牌;與此同時,一些國際日化品牌被頻頻曝光存在質量問題或虛假宣傳,這也會讓消費者的認識更加全面、理性。對于本土企業來講,有了一個良好的外部消費環境,如果再加上本土企業強煉“內功”,奮起直追,發展機會一定會產生。
事實證明,一些扛住了外資品牌沖擊的本土品牌,正嘗試著向高端消費市場反攻。例如,上海家化旗下的時尚中草藥個人護理品牌佰草集,已成功進入全球高檔化妝品零售商絲芙蘭的銷售網絡,并將在歐洲的近300家門店銷售;隆力奇也開發出了自己的中高端品牌并開始被市場接受。
雙方的“滲透戰”一定會長久而激烈,誰是最后的贏家還需拭目以待。
晨報記者 高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