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東的救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 18:20 《商務周刊》雜志
魏東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悲劇。呂梁失蹤了,唐家兄弟的德隆轟塌了,葛政入獄了,孫田志被判刑了,徐衛國精神失常了這些風云人物的悲劇也當然都不僅是個人悲劇 其實,剎那間痛不欲生的經歷,許多人都有過。比如大醉后幾乎膽汁都吐出來時的煎熬,再比如在海拔5000米高山上因嚴寒和高山反應整宿整宿難以入眠時的躁郁——我以為深度抑郁癥最終的自我解脫一定是欣悅的。但生不如死的決定畢竟極難做出,因而也是極其罕見的。 魏東的所謂因抑郁癥自棄是一個理由,卻絕不是全部的理由。在他棄世前三周他還跟上海的一些朋友討論大小非解禁的實際影響。從網上公布的遺書看,他也強調了“新的外部壓力”。關鍵是這個“新的外部壓力”! 在有關部門沒有公布有關魏東和涌金集團的結論之前,筆者多方了解的一些“內情”也無法見諸文字。但他選擇一個下午從十幾層樓縱身一躍,卻是異乎尋常的。有心理專家講過,深陷抑郁癥不能自拔者多是選擇夜深人靜時自棄,而在光天化日之下自棄,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顯然是“新的外部壓力”逼到門口 我想說,魏東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悲劇。呂梁失蹤了,唐家兄弟的德隆轟塌了,葛政入獄了,孫田志被判刑了,徐衛國精神失常了這些風云人物的悲劇也當然都不僅是個人悲劇。 上文我討論的“第一桶金”問題,雖未明言魏東“第一桶金”的曲直,但相信看官多數能心領神會。我是說,一代資本梟雄的“第一桶金”都脫不了“原罪”的陰影。因而也總有如影隨形的“外部壓力”。特別是“第一桶金”撈到后又抑制不住地“做大”,而“做大”的過程也十有八九是胡雪巖式的借勢模式。借勢當然借來的是雙刃劍,因為“錢不壓勢”,更因為“勢變無常”!回頭數數這三十年的富豪,幾乎絕大多數都是靠占有壟斷性資源迅速膨脹起來的。房地產是資源,礦產和其他有色金屬是資源,金融機構牌照是資源,甚至通訊服務領域一些產品環節也是資源這些資源原都是牢牢掌握在政府手里,因而獲取這類資源必須要“政府公關”,因而這些富豪“做大”的模式十有八九離不開“借勢”——你看那些大貪官的背后有多少是房地產商?是礦主?是體制含糊的金融機構? 富豪們這樣“做大”的過程,當然擺脫不了深夜捫心時的戰戰兢兢,其中善良而脆弱者自會有我們常人難以理解的“富貴病”。“做大”的過程中你囂張也好,低調也罷,“原罪”與“借勢”的陰影都無以化解。 但這畢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是轉軌經濟的悲劇,甚至是政治體制改革滯后的悲劇。一方面企業家的創富熱情與能力必須得到保護和鼓勵,因為全球化下國與國的競爭本質上是企業家的競爭,放眼世界,國家的崛起一定是以企業和企業家群體崛起為代表的;但另一方面,多數脫不掉“原罪”與“借勢”陰影的企業家們,必須要時時保有敬畏與感恩之心,必須以常態的方式和特殊的方式回饋社會,積善救贖——因為這首先是自我救贖!就像深圳那位中國最大的慈善家,他真誠的傾盡所能的善舉完成之后,沒人再追究他的“原罪”與“借勢”。從這個意義上講,在這次賑災捐助中,房地產界和礦產界富豪的整體表現是讓全社會失望的。特別是我敬重的登山界前輩王石的初始表現,實在是太自以為與眾不同因而下意識到做出了與眾不同的反應了。 魏東以消極的方式完成了自我救贖,他的悲劇或許正在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是否是改革開放前30年創富模式的終結?是否是一代富豪或企業家正視和提升自我救贖方式的開始? 胡錦濤總書記在博鰲論壇上講解放思想,汪洋在廣東講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一個重要內容便是法無禁止即可行。今年底中央將隆重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是否意味著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性開始?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