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度鐵礦石談判塵埃落定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7日 03:20 第一財經日報
傳統定價機制撕開裂縫來年需未雨綢繆 陳姍姍 在寶鋼周五與必和必拓達成2008年度鐵礦石長期價格協議后,中國與三大礦山巨頭的年度鐵礦石談判,終于在前所未有的長時間僵持后落幕。今年談判結果的一大特點是,中國與巴西和澳大利亞的礦山企業達成了完全不同的兩種價格,于是業界就有了鐵礦石談判傳統機制徹底被打破的聲音。 而筆者認為,今年的談判結果還沒有將傳統的鐵礦石談判機制徹底瓦解,但今后的鐵礦石談判不確定性肯定將增加,中國的鋼鐵企業能做的,也只能是從自身找問題,以增加談判中的主動性。 傳統的國際鐵礦石談判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三對三”的談判機制,二是“首發與跟風”機制,三是“長協”與“離岸價”同漲幅。 從此次談判結果來看,目前談判機制的第二條已經打破,即在巴西淡水河谷與鋼鐵企業達成年度價格協議后,澳大利亞的礦山企業并沒有跟隨,而第一條和第三條目前還是維持現狀。 從此次中澳談判結果就可以注意到,中方之所以同意了力拓和必和必拓相比于巴西淡水河谷更高的漲幅,也正是為了維護“長協”和“離岸價”的傳統合同機制。與談判“談崩”而使澳礦全部進入貿易礦市場相比,這也維護了依賴長期合同進口鐵礦石的多數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利益。據測算,如果談判破裂后,歐洲礦山企業向現貨市場對中國出售鐵礦石,則中國鋼廠將至少要多支付30美元/噸左右的成本。 不過,澳大利亞礦山企業2008年協議價格高出了巴西鐵礦協議價格的上漲幅度,這一點也的確使鐵礦石談判傳統定價機制撕開了一道裂縫,可以想象,由于澳大利亞礦山企業仍在呼吁現貨指數定價,鐵礦石傳統定價機制有進一步破裂的危險,再加上除三大供應商外,新興的澳大利亞FMG公司或許也將加入談判,因此明年的談判會更加撲朔迷離。 而對我國鋼鐵行業來說,能夠做的,只能是反思并改進中方的不足,在未來的局勢變化中爭取更多的主動權。 首先,應該加大國內鋼企的整合力度,并爭取更多的海運長期合同。目前,國際鐵礦石市場供給方的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公司壟斷了80%左右的海運鐵礦石資源,而中國的需求方則是眾多的鋼鐵企業和貿易商,而且我國鐵礦石長期合同海運量僅占全國進口鐵礦石的15%左右,進口的分散和租船的不穩定很容易引起現貨市場鐵礦石和海運費價格的暴漲。 其次,應該開拓新的礦石進口源。加大對國內鐵礦資源的勘查和開發,提高從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等國的進口比例,以降低對三大礦山巨頭的依賴,這也有利于刺激目前供不應求的鐵礦石市場拐點早日出現。 再次,要加大對進口鐵礦石鋼廠和貿易商身份與進口后流向的監管。我國曾經一度最多擁有鐵礦石貿易商上千家,雖然通過進口資質的限制已經減少到目前的100多家,但中國鐵礦石現貨市場混亂的現象依然沒有得到控制,港口庫存率創新高以及國內進口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一度是長期協議礦價格的兩倍就是很好的例證。這也說明,對目前松而散的鐵礦石流通現狀的監管和執行還是不夠到位,貿易商甚至鋼廠利用進口鐵礦石倒賣的行為依然沒有被遏制。 因此,只有從自身方面多解決矛盾,爭取更多協調行動,降低對進口礦的依賴程度,才有利于在鐵礦石談判機制有任何變化后“變而不亂”,擁有更多主動權。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