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年定價機制 面臨礦石談判新考驗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3:35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巢新蕊 2008年鐵礦石談判已過了6月30日的大限,雖然中國鋼鐵企業代表寶鋼尚未與澳礦企必和必拓達成協議,但各方預期其談判結果不會超出力拓漲幅。 而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企業在6月30日與力拓集團達成2008年度鐵礦石價格協議,接受塊礦價格上漲96.5%,粉礦價格上漲79.88%。 至此,2008年鐵礦石談判接近尾聲。 這是寶鋼參與鐵礦石談判以來上漲幅度最大的一年。日本企業與VALE達成的首發價格被推翻,使鐵礦石談判在亞洲市場首次出現了兩種長期協議價(澳洲價和巴西價),同時出現了不同品質礦不同漲幅的先例。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此前甚至公開表示,當前談判結果意味著以往的談判慣例“壽終正寢”。 更需注意的是,必和必拓此次要求的新機制——鐵礦石價格指數正在籌備中,其擬借用可靈活跟蹤價格變化的工具改變當前的一年一度的長協礦談判定價體系。 現行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機制始于1981年,在27年的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較為嚴格的規則。聯合金屬網分析師胡凱此前曾表示,歷史上除1993年和2000年外,其他25年均完全遵從上述“同漲幅”定價原則。而僅有的兩次例外是因為首發定價的礦山SNIM年供應量低、缺乏代表性,因而三大巨頭才另行定價。 “上述情景出現,與上游企業集中度高、中國鐵礦石需求增長強勁、印度鐵礦石出口關稅增加15%的宏觀背景有關。”中鋼集團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其次,與我國鐵礦石海運能力嚴重不足有關。截至2007年底,我國擁有的鐵礦石海運的主力船型好望角型船數量占全球總量的4.2%,而我國進口鐵礦石總量占全球海運貿易總量將近50%。 而由我國政策造成的隱形進口壟斷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當前商務部實行鐵礦石進口資質限制。目前擁有進口資質的企業低于120家。知情人士甚至稱,這其中只有30家鋼廠能夠拿到真正便宜的基準價。而按照中鋼協的統計,中國現有大小鋼廠6800家左右,貿易商有20萬家。這些有資質的企業進口鐵礦石后部分自用,部分倒賣給沒有長期協議資格的中小企業。而倒賣礦,構成推高礦價的因素之一。 更何況,部分企業囤積居奇。至今年5月中旬,近8000萬噸鐵礦石壓港。據推算,三大礦企總共有3000萬噸以上的鐵礦石進入現貨市場,這也造成了長協礦談判桌上,供方認為“中國市場價格高”的口實。 此外,需求方的消費推動也是不小的因素。2007年力拓在中國的銷售額占其總銷售額的18%強,同期必和必拓的這一數字約為20%,而中、印的強大需求是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另外,某鋼鐵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國鋼鐵企業集中度不高,溝通機制尚待完善。 “之前大家主張早點結束,別拖太久,并擬定了逾60%和逾70%兩種可接受的漲幅。當時澳礦企的開價也并沒有達到90%多。在與力拓簽定的協議中,PB粉礦、楊迪粉礦在2007年基礎上分別上漲79.88%、79.88%,這個幅度是大家事先衡量過的,但PB塊礦上漲96.5%,是很多企業沒有想到的!鄙鲜20家左右企業中某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不過,目前協議礦價格仍低于現貨礦價格,據招商證券分析師張士寶測算,二者仍有50美元左右的價差。張士寶及其他多位分析人士或專家表示,此次成本上漲有限,鋼鐵企業能夠轉嫁。 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今年因原料上漲成本增加約60億元,通過內部挖潛等方式可消化30億—40億元。中鋼貿易公司副總經理馮水軍亦稱成本上漲對公司今年利潤影響不大。 據了解,此次鐵礦石談判中方的成果之一是,未答應“加收海運費”和“以到岸價結算”,鐵礦石談判機制的基礎沒有完全被顛覆。 只是,今年開了口子,明年鐵礦石談判巴西會不會比照“力拓價格”再漫天要價,“三對三”的談判以后會不會全部變成“單對單”?以及“什么樣的底線才是我們真正的底線?”仍令人深思。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