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巨頭全球業績普遍滑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03:18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制藥巨頭全球業績普遍滑坡 中國市場收入成“強心劑” □本報記者 魏瑋 截至目前,全球十大制藥巨頭已陸續披露2007年全年業績報告。十強榜單上,只有6家企業的凈利潤同比出現增長,而包括輝瑞在內的4家企業的收益卻不同程度地下跌。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大跨國藥企在中國的業績全線飄紅,繼去年15%的行業銷售額平均增幅之后,今年的平均增幅達到20%以上,某些藥企的部分產品甚至到30%以上。各大藥業巨頭紛紛表示,將持續加大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的投資力度。 業績明顯分化 2007年延續了近幾年制藥行業在發達國家市場的頹勢。全球十大制藥巨頭有兩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呈下跌趨勢,即使在同比出現增長的企業中,也僅有4家增幅超過10%。 雅培(Abbott)、強生(Johnson & Johnson)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名列銷售收入增幅三強,分別達15%、14.6%和12%。第一名雅培公司2007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59億美元,該公司凈利潤增幅也名列榜首,達111.8%,實現凈利潤36億美元。 凈利潤增幅榜排在雅培之后的是諾華(Novartis)和羅氏(Roche),增幅分別為66%和25%。然而,從第四季度單季度看,受部分產品被召回和非專利藥物競爭加劇的不利影響,諾華公司2007年第四季度單季度的凈收益出現大幅度下跌,跌幅達45%,僅有9.04億美元。 全年凈利潤同比跌幅最嚴重的三家企業是輝瑞(Pfizer)、默克(Merck)和阿斯利康公司,跌幅分別為57%、26%和8.2%。其中,默克公司還由于止痛藥產品萬絡(Vioxx)的安全問題遭到訴訟,并為此支出48.5億美元,公司第四季度凈虧損16億美元,上年同期凈利潤則為4.7億美元。 從行業整體看,近幾年來全球各大藥企都面臨著種種對經營環境不利的局面,如拳頭產品的專利保護期逐漸到期,仿制藥對未到期專利藥的激烈競爭,還有來自監管部門的政策難題,如新藥審批越來越難,對上市后藥品不良反應的監管越來越嚴格等。 而與在發達國家成熟市場的發展腳步趨緩相反,中國這個新興市場正成為這些跨國藥企競相角逐的新場所。 發力中國市場 中國的新醫改政策即將出臺,在此之前中國的醫藥大環境已經出現回暖,這也反映在各大跨國藥企在中國的業績上。 數據顯示,繼各大跨國藥企2006年在華銷售收入的平均同比增幅超過15%之后,2007年這一增幅的平均數又躍上20%,有些企業高達30%。如羅氏公司去年的全球銷售額增長10%,而中國市場增幅則高達30%。 對比最明顯的是諾華公司,其制藥環節在全球的銷售額增幅僅有6%,營業收入甚至出現同比9%的下滑;但其在中國的銷售額增幅卻高達24.5%。諾華公司甚至表示:“各大公司都在加速在中國等新興市場的發展,來彌補在發達國家市場腳步放緩的損失,這也成為解決跨國藥企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這兩年,跨國藥企的醫藥研發漸轉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包括輝瑞、諾華、葛蘭素史克、羅氏等在內的公司先后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阿斯利康2007年9月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合作,成立在華的首個臨床藥理研究中心,該公司還擬將追加投資,在上海建立“阿斯利康工業園”。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也將在中國的研發中心追加投資4000萬美元,其在中國的發展目標是,2010年在中國銷售收入超過10億美元。 業內人士分析,新醫改政策的實施,可能會給中國醫藥市場帶來上億元規模的擴容。本來這些跨國藥企在華就享受自主定價等方面的政策優勢,醫改機遇將至,這些藥企也都在部署各自的技術合作和營銷隊伍,甚至開展了類似挖掘第三終端的行動,以期望在新政策環境下占得市場先機。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