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電廠商博弈升級:漲還是不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13:13 南方日報
進入3月份,來自家電企業的漲價沖動進一步激發。 目前公開表示全線漲價的強勢品牌,包括美的、海爾、格力、博世西門子,有的通過增加新品機型供應暗漲,有的舊瓶裝新酒直接拉抬終端售價。 來自家電零售商的聲音則是堅決的說“不”。國美電器常務副總裁王俊洲公開稱,已聯合三星、LG、索尼、長虹、TCL等50家廠家,共同抑制家電價格上漲,絕不把成長上漲壓力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不僅不漲,而且要降。”3月5日,國美和蘇寧兩大家電零售企業同時宣布將抑制企業漲價需求,并將采取多種手段將產品價格進一步降下來。 話音剛落,部分強勢國產品牌和合資品牌還是通過各種手段提高了終端市場的銷售單價。記者在各類賣場注意到,當前的售價比之春節市場有漲有跌,總體而言,降的空間很少。 廠商拉開的這一場刺刀見紅的價格博弈戰,往年也有,但今年似乎比往年都來得更猛烈些。 抑價□國美蘇寧嚴防死守 家電零售商為了在市場淡季保持銷量,則要求企業保持價格穩定,甚至為了配合商家促銷,要求企業進一步降低產品價格。 3月5日蘇寧電器發布的《蘇寧2008空調白皮書》稱,2008年白色家電行業有三大“公認”的漲價原因:一是白電用的銅、鋼等材料較多,而這兩種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了8%左右;二是原油價格上漲,石油制成品價格上漲,并且還使運輸能源成本進一步上升;三是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薪資增長以及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也使家電企業的勞動力成本有所上漲。 國美和蘇寧都預計今年廠家的漲價沖突將特別強烈。不過,國美和蘇寧各自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來抑制家電產品漲價。 “國美將和廠家通過供應鏈的優化,共同承擔和消化因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上漲等因素造成的商品成本上漲的壓力,絕不把這種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從而保證市場價格平穩。”國美電器常務副總裁王俊洲專門召開全國發布會力推抑價。 王俊洲的底氣還在于,國美已經與海爾、諾基亞、三星、LG、索尼、美的、長虹、TCL等50家廠家達成默契,共同抑制家電價格上漲。“我們承諾,3·15期間,國美、永樂、大中等集團各品牌連鎖賣場銷售的家電商品不僅不漲價,而且還會進一步采取降價措施,讓利規模堪比以前的五一黃金周,最高降價幅度達30%。” 相形之下蘇寧抑制漲價的法寶,主要是通過加大對高端品牌和中高端型號空調的采購規模而保證價格穩定。蘇寧電器空調事業部總經理程飛稱,蘇寧在春節過后即開始2008年度空調產品的備貨,先后向海爾、美的、海信、松下、志高、春蘭、奧克斯等備貨100萬臺。 蘇寧總裁孫為民把這種提前儲備、低進價且價格穩定性高的巨量空調看成為蘇寧“踩閘抑價”的重要武器。相比王俊洲,他的承諾是“確保五一前旗下空調不會全面漲價”。而蘇寧程飛承認,今年空調整體漲價勢不可免,“我們認為通過廠商共同的努力,2008年全年的空調漲幅應該能夠控制在8%-10%以內,不會超過2007年的平均漲幅。 漲價□廠家商家各有算盤 雖然國美、蘇寧對于家電廠家的漲價沖突嚴防死守,但部分強勢國產品牌和合資品牌還是通過各種手段提高產品價格。 這其中,外資和合資家電品牌走在價格上漲的前列。在1月西門子博世領頭家電漲價后,松下、LG、三星等幾大合資冰洗品牌紛紛跟進調價,目前松下已有6款洗衣機漲了價。 而國產品牌方面,海爾第一個跳出來公開承認,已向各地家電賣場提交了漲價計劃,最高單品漲幅高達10%。海爾在調價通知中表示,產品漲價的原因來自綜合成本的上揚,包括鐵礦石漲價引發的原材料鋼材價格上漲、人力成本的開銷以及燃油價格上漲推動的物流及運輸成本的增加等原因。 而據蘇寧空調白皮書透露,在春節之后,就有海爾、美的、松下、奧克斯等空調品牌直接作出了幅度為5%-7%的調價行動。 小家電方面,美的微波爐國內營銷公司總經理張武力上周宣布,美的微波爐計劃下個月對部分產品提價,提價幅度在5%-20%。 而記者留意到,更多的品牌則采取調高新品上市價格、控制低端產品供應數量等形式進行了變相的漲價,行業的漲價幅度平均也在5%左右。格蘭仕常務副總裁俞堯昌稱,格蘭仕通過增加空調功能價值實現高端機型結構調整,以提升空調銷售均價。 “價格不降即是漲。”廣州國美總經理高集群認為,“有很大一部分白色家電的價格上漲是因為更換了新品,新品的價格高于舊款,導致外界認為,家電整體價格結構性上漲了。” 劉步塵、羅清啟等家電資深專家向記者分析,本輪的零售商與廠家之間的價格博弈,勢必將導致議價能力差的中小品牌從賣場消失,從而加速家電制造業向強勢品牌的集中。“最終的結果是,強勢家電連鎖對接強勢家電制造企業,雙方通過規模化發展,實現成本控制,從而降低價格。” 也有分析人士稱,3月-5月是家電銷售的傳統淡季,這期間,國美、蘇寧主要采取包括降價在內的諸多促銷手段來拉動銷售;而家電廠家在成本上漲之下,則有難以抑制的漲價沖動,必須提高價格,所以雙方會有一個價格博弈,特別是2008年,這種博弈將更加激烈。 本報記者 戴遠程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