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新禮:品牌塑造不可忽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20:23 新浪財經
27日,《中國領袖企業對于中國制造的意義》研究報告發布會暨展望“中國制造”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召開,正對中國制造話題眾位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以下是匯源果汁集團董事長朱新禮的演講。 非常榮幸在北大這個中國最高的學府在這里有這么一個溝通的機會。 我正在想中國制造和到中國創造,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什么樣的過程。 剛才雎先生也說,中國的企業現在怎么樣,我剛才在想,就是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就是一個小學到大學的過程。 剛才劉偉院長他說就是政府的角色就是把制度創新做好,那么企業的角色應該把技術創新做好,我想政府在這方面應該是說做的很不錯,當然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知足常樂嘛。作為一個企業家,我想如果說中國政府沒有改革開放,我們今天就沒有資格在這里談中國制造。因為你的產品根本就出不去,是不是?你想出去也出不去,正是因為有了改革開放,那么才能夠有了中國制造,所以說改革開放就是最大的制度創新。 當然談到技術創新,企業應該在這里起更大的帶頭作用,我想從匯源來看,我們從1992年成立,有兩次大的技術創新。那么第一次就是成立之初,就是你到底是做什么樣的目標,你選擇什么樣的設備,你是小打小鬧、因陋就簡呢,還是高標準、高起點。那個時候1992年小平南巡的時候,我是在政府下海,下海以后,沂蒙山區水果特別多,蘋果,山楂特別多,八十年代政府號召是要想富、栽果樹,老百姓栽了很多的果樹,但是這個果樹5年10年水果豐收了,卻賣不出去了,很多水果像山楂就爛在樹上了。我在下海的時候就想,要充分挖掘這個資源,但是在選設備的時候有兩種選擇:一個是選國內設備,但那個時候選國內設備真的是非常非常簡陋。因為中國的食品的設備和世界的差距很遠,所以我就一開始就選了德國的蘋果和山楂濃縮汁設備。1993年把設備運到沂蒙山區,來了20多個德國工程師,在那個小小的縣城安裝設備的時候,是驚天動地的。在我們縣找一個會講德語的人都很難,好不容易從濟南找了一個會講英語的,轉了好多彎。那是第一次,但是那個設備生產出蘋果濃縮汁和山楂濃縮汁,1993年產出來,我背著它到德國慕尼黑參加展覽的時候,就一炮打響了。所以在1993年我們從德國聘請了一個高級工程師,那個人是每年我都和他見面,他在這里工作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他一個月的工資就是我們全廠所有人一年的工資。但是正是由于他把我們的工藝,技術,標準提高了很高,產品一下在德國食品展覽會上就打響了,我的產品1993年、1994年就出口到瑞士。那么1995年產品出口到美國的時候也是暢通無阻,我的副總裁毛天賜,他就是北大的同學。他是1979年的學生,所以我很羨慕我們老毛,外國人上了北大,我中國人還沒上上呢。 第二次這個技術創新是在2000年。2000年是在引進PET無菌冷罐裝這個設備商,我考察了整整3年。我是在猶豫不決,我征求了很多意見。一條無菌冷罐裝生產線,那個時候是2000萬美元,但是一條熱罐裝的PET生產線,大約是300萬美元,差距就這么大。 那個時候在中國,在2000年,所有的飲料行業,沒有任何一家使用無菌冷罐裝,那么我去考察日本的時候,日本只有一家可口可樂在使用PET無菌冷罐裝,美國也寥寥無幾,在整個歐洲只有4條。我是在整個亞洲,在中國率先第一個引進PET無菌冷罐裝生產線,現在我們有20條。那是我貸款,這個錢是非常非常,花一分錢都要琢磨琢磨,那個投入需要很大的勇氣,擔著很大的風險,但是從2000年到現在,所以我們的產品,我們的成本就大大的領先于整個行業了。那么可口可樂在中國,去年才開始從德國訂購PET無菌冷罐裝設備,比我們整整晚了六年。所以去年我見到可口可樂董事長的時候,他說非常佩服我,我非常有勇氣。這個來自于我對這個行業的了解,來自于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