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速度:長慶的步伐(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11:41 中國石油石化雜志
1個毫達西是什么概念?它是指1厘米長巖心,截面面積為1平方厘米、兩端壓差為1個大氣壓、流體黏度為1毫帕秒的情況下,流量只有每秒1立方厘米。 讓我們在顯微鏡下看看從長慶油田地下取來的巖心,結果令人驚詫,整個儲層如同堅硬致密的花崗巖,石油就藏在這樣的特低滲透儲層之中。如果把中東地區的油藏儲層比作高等級公路,那么長慶油田的油藏儲層就好比羊腸小道。 想想看,黏稠的原油在這樣的“羊腸小道”中該費多少時間,才能“滲”到鉆頭伸到的地方?當初,長慶人將這樣的巖心送到大洋彼岸的權威實驗室進行檢驗,負責檢測的老外大搖其頭:“NO!NO!”意思很明顯,長慶人要從這樣的儲層中“摳”油,不是開玩笑吧? 長慶人不信這個邪,他們要挑戰開發極限,要打破國際預言,要讓那些被判了“死刑”的油氣田重獲生機。 20世紀90年代初,長慶石油人找到了安塞油田,但找到油氣的喜悅迅速被0.5個毫達西的滲透率沖散了。一家美國公司曾試圖參與開發安塞油田,但最終還是在這個超低滲透前退卻。 長慶人并沒有放棄。在“依靠科技開發安塞油田”的思想指導下,按照“先肥后瘦,先易后難,先評價后方案,先實驗后開發;優選井網,優化壓裂,優質注水,高效開發;從簡、從省、從快,應用新技術”的思路,先后進行了三個開發的可行性研究,開展了三次礦場開發試驗,組織了三次技術攻關,最終成功地開發了安塞油田,走出一條經濟、高效開發特低滲透油田的新路子,在國內外石油界引起震動,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成功開發的特低滲透油田之一。 “安塞模式”成功之后,在對付低滲透上,長慶油田真正走上了快車道。后來的“靖安模式”、“西峰模式”,以及開發靖邊氣田、蘇里格氣田的技術管理模式,無不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有了降龍之術,長慶石油人本著“研究一塊,試驗一塊,投入一塊”的方針,以建設整裝大油田為目標的油田開發建設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取得了豐碩成果。許多長慶人不會忘記,上世紀80年代,隴東馬嶺、華池、元城等油田和陜北的吳起油田,單井日產量只有10噸左右;90年代中期,建設20萬噸產能,要由總部領導親自組織,抽調5000~6000人成立前線指揮部,用一年時間大會戰才能完成。如今,百萬噸的產能規模,一個采油單位運用市場機制,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建成投產。目前安塞油田年生產原油達200萬噸以上,靖安油田已成為長慶的主力油田之一,年產量超過200萬噸。王窯東和虎狼峁等一批滲透率在0.5毫達西左右的區域也形成了年120萬噸的產能。 降服大氣田 長慶人謀劃發展大油田的時候,也提出了建設大氣田的宏偉目標。長慶油田的天然氣生產可以說是從無到有,規模不斷擴大。1996年,長慶天然氣的年產量僅有1.84億立方米,而僅僅11年后,長慶油田的天然氣就已經超過110億立方米,增長了近60倍。現在,天然氣產量已占據了長慶油田的半壁江山,長慶油田也因此成為我國陸上三大主力氣源地之一,而這一切都是在艱難開發低滲透氣田的過程中一步步實現的。 鄂爾多斯盆地雖有“滿盆氣”,但卻深掩其面,埋于地下3000~5000米的上、下古生界,并且儲層分布得極不均勻,又以隱蔽性巖性氣藏為主,“四低”特征極為顯著,勘探和有效開發的難度極大。 就是在如此復雜的地質條件下,長慶人依靠技術進步,不斷提高和積累自身尋找天然氣、解放低滲透的科技能力。上世紀90年代初,陜參1井發現百萬立方米高產工業氣流,揭開了長慶大規模天然氣勘探會戰的序幕,從而一舉拿下了當時全國儲量最大的靖邊整裝大氣田,為國家決策上馬陜京天然氣管道工程形成了充足氣源。 新世紀,長慶油田又馬不停蹄地挺進毛烏素沙漠北部,發現了世界級的特大型氣田—蘇里格氣田。為了攻克制約蘇里格氣田有效開發的技術瓶頸,300多名科技人員,瞄準降低單井綜合成本和提高單井產量兩大目標,在毛烏素沙漠里堅守了整整五個春秋。經過艱苦攻關,蘇里格氣田在2006年實現了規模有效開發。如今,一個年產40億立方米的大氣田在蘇里格已經形成。 現在,長慶天然氣已經成為知名品牌,北京、上海、天津、西安、銀川、呼和浩特等18座大中城市都用上了長慶生產的天然氣,它還將為2008年北京綠色奧運目標的實現貢獻一份力量。 在西安的未央路,一座新型的石油城已從這里閃耀崛起。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