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手銀行降首付門檻 萬科變相托市?
張明
領跑者萬科總是喜歡搶先出招,上一回是在滬穗深等沿海一線城市“帶頭降價”,這一回則轉戰西南重鎮成都,與銀行聯手降低購房者的首付門檻。
按照萬科成都公司新近推出的“青年置業計劃”, 符合條件的首次置業者只需要交2成首付款,便可在其開發的魅力之城、朗潤園等5個項目800余套房源中選購自己看中的單位,銀行貸款申請手續由萬科協助辦理。
在這一輪調控收緊房貸發放審批后,有明文規定二次置業人士首付款不能低于房價3成,而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首次置業實際上也不容易獲得更高額度的銀行貸款。
繼萬科之后,藍光地產等成都本土房企陸續跟進推出類似計劃,試圖在濃厚的觀望氣氛中打開首次置業者的“心防”。
萬科新招有玄機
“宏觀調控顯然還將繼續下去,開發商不能只寄希望于投資性購房了。”1月22日晚,萬科成都新項目發展部負責人韓冰出席一場小型樓市沙龍時說。在他看來,市場上首次置業者形成的剛性需求是不容易抑制的,只要有適當的條件,開發商就能收獲實實在在的銷售業績。
當晚這場不足80人參加的沙龍上,萬科的“青年置業計劃”竟然一舉成交8套新房,難怪韓冰興奮而又自信。
此前記者在萬科成都項目銷售現場了解到,除了承諾為參加該計劃的首次置業者確保只需交2成首付款外,萬科還為他們提供貸款利率下浮15%的優惠,以及2萬元的置業基金贈送,團購還將享受房價1%~3%的折扣。
據了解,萬科早在2006年就開始研究適合青年人首次置業的產品。去年宏觀調控政策實施后,各地樓市相繼轉冷,經與有關銀行達成共識,萬科成都公司從2007年12月30日起正式推出“青年置業計劃”。
在成都萬科魅力之城項目,首次置業人士購買單套90平方米以下戶型,總售價不到40萬元,符合首次置業條件的購房者只需要支付8萬元左右的2成首付,便可由萬科向銀行“擔保”申請8成30年貸款,月供2000多元。
“這一策略既順應了政策導向,也避開了降價的說法,可謂恰到好處。”韓冰說。
值得注意的細節是,萬科成都公司將此項“青年置業計劃”的限期定在2月5日之前,而其他跟進的成都開發商更聲稱,到1月底優惠活動就將結束。
統計數據表明,去年12月整個成都市新盤成交量僅在8000套左右,與11月環比下降4成以上,不少開發商暗暗叫苦。以開發效率和周轉速度見長的萬科,去年全年在成都一地實現30億元左右的銷售回款,但年底前后項目銷售壓力明顯大增。實施新計劃后,成都萬科宣稱,最近一個周末的新房銷量超過了2007年12月整個月的業績。
一位不愿具名的開發商表示,當地業界普遍預期,今年第二季度起,樓市很可能逐步走出觀望期,被強制壓抑的需求或許將出現報復性增長,“到那時候日子好過了,就不用像現在這樣絞盡腦汁促銷了!
識時務者為俊杰
萬科不僅在成都出手大方,在上海和武漢等地也針對首次置業者推出了同樣的優惠方案。在業界看來,萬科“青年置業計劃”之類促銷安排,大有與銀行聯手“淡季托市”的意味。因為調控造成的市場壓力,不光讓開發商焦躁不安,銀行房貸部門也不好過。
“針對二次置業的房貸新政策繼續執行,今年房貸任務怎么完成?”建設銀行四川分行房地產金融部一位負責人心急如焚。去年該分行占了成都房貸業務4成的份額。
據悉,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及交通銀行成都支行,都爭相對首次置業貸款大開綠燈。工行成都支行甚至打算通過產權分割的方式,讓已購房屋的家庭同樣有機會參與首付2成的計劃。
1月23日下午,在本報西南新聞中心組織的“調控背景下的房地產營銷策略”活動上,成都不少市場人士不約而同地呼吁“識時務者為俊杰”。
“二次置業房貸收緊,抑制了前一段時間近乎瘋狂的投資需求,但也造成很多首次置業人士的觀望態勢!背啥既f騰置業營銷總監左明權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今市場低迷,開發商要學會妥協,盡快把手里房子或土地變成現金,才是最理智的行為。”
韓冰說得更直接:“市場不好,更要練好內功、建好管道,在有限市場當中搶飯吃。”
除力推“青年置業計劃”外,近期萬科成都的營銷經理們也放下身段,走出售樓部頻頻亮相各種行業沙龍推廣新盤。為推出成都首個項目籌備多時的廣州恒大地產,日前更派出大隊人馬到四川省內三四線城市積極推廣,為各地企業提供“團購”服務。新加坡吉寶置業把銷售推廣做到海外市場上去了,而剛剛成功赴美上市的河南鑫苑置業成都公司,更打出所謂“非主流置業計劃”,口號之一是“開寶馬的別來”。
韓冰認為,大多數開發商對未來樓市走勢依然看好,目前的妥協可視為一種策略,只是跳出了一味在價格上“割肉”的模式而已。
最新發布的官方數據稱,成都主城區住宅新盤成交均價每平方米5600元。韓冰相信,購房者指望樓價會大幅下跌并不現實。
“去年成都住宅用地公開出讓的樓面平均價為每平方米3129元,至少要在此基礎上每平方米加價3500元,開發商才能有利可圖。”他說。(本報記者黨鵬對本文亦有貢獻)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