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航面臨國資增值考驗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03:07 新京報
■ 觀察家 1月8日下午,東航股東大會表決揭曉,“東新聯姻”被擱置,新加坡航空公司偕淡馬錫定向增發33.12億股H股的計劃遇到挫折(1月8日《新京報》)。 觀察家普遍認為,收購的主要反對方中航所提出的“東航股價被低估”、“不能將國有資產賤賣給外資”等理由,對說服股東投反對票,起到相當大作用。 但輿論在聚焦中航、東航“賤賣”、“非賤賣”一個個回合爭辯之余,卻忽視了另一個主角———新航———的態度。在投票前翻來覆去的兩航激辯和A股、H股相關股價隨之上下翻飛之余,新航總裁周俊成僅在12月12日表態,3.8港元每股是最高價錢,因為新航的購買是“有原則的”,而原則就是“被收購方的價值”。 這番言辭的含義再明白不過:東航這個2006年年報虧損高達27.79億,2007年上半年虧損又超過10億的中國“國資”,其“價值”就值這么多。從此后近一個月新航再無新的報價建議,甚至連積極的介入姿態都未做出,不難看出,不論這個估值是否合理,但新航方面顯然自認為天公地道。 事實上3個月前的并購爭議中,中航出價僅高過新航1.2港元/股,并非很高的抬價,但作為并購對手的新航卻連還價的姿態都不肯做出。這讓期待著出現你來我往、水漲船高競購場面的投資者和評論家空等一場;不但如此,中國內地航空市場的價值也好,上海作為遠東航空樞紐的地位和潛力也罷,都是令中航、甚至許多國人堅信東航價值,并千方百計讓“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依據和基礎。然而不但“并購主角”新航態度冷漠如龍套,整個收購爭議期間,只能聽見中航的慷慨激昂,東航的喊冤叫屈,卻不見有國外新買家介入攪局,將東航的增發價推高,而這本應是資本并購市場的常態。這只能說明,對于東航的價值,許多境外大投資者的認識和新航并無大的差別。 作為國人,當然應該、也愿意相信中航的投資眼光,更愿意讓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然而必須冷靜地看到,如果僅從財務角度看,新航等國外投資者的冷漠并非毫無道理:一家連年虧損、背負巨額赤字的大型航空公司,在油價飆升、機票價格卻無法同步提高、航線競爭白熱化的市場大氣候里,其生存和發展絕不可能一帆風順。甚至從理論上講,其股份價值已經是負數。捍衛國有資產價值的關鍵,并非是在投資市場上擊退外國收購者,而是如何通過自身的投入,讓東航這個重要國有資產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扭虧為盈,使已經歸零、歸負的股份價值重新變成正數;并非僅僅拒絕“國資賤賣”這么簡單,而是要通過經營和調整,讓已連年巨虧的國資增值。 民意也好,中小股東也罷,他們支持國內企業并購東航,而對外資說“不”,固然表明了他們對捍衛國有資產價值的認同,及對“國資賤賣”的反對、反感;但這同樣表明,他們希望國有企業經營正常,業績優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利潤豐厚,希望“國資”在國內經營者手中得到好的恢復與發展。顯然,這些投票反對外資介入的股東和普通民眾,并不會認同東航繼續巨虧、繼續沉淪,不會認同東航這一國有資產因經營問題一步步爛下去,不論它是爛在國人或洋人手中,他們都是不可能滿意、不可能答應的。 杯葛東新戀,擊退洋投資,既反應了中航的實力和能力,也表明了其捍衛國有資產的決心。但要令“國資”不致貶值,擊退外資只是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而如何拿出令東航和各方面信服的方案,讓后者相信自己能讓東航走得更好,讓這一國有資產迅速保值增值,并通過努力和經營切實兌現,才是對喊出“捍衛國有資產價值”響亮口號的中航最艱苦、最嚴峻的挑戰。 □白用夏(上海 資深媒體人)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