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升值:自主品牌的痛與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 00:36 經濟觀察網
本報記者 王秋鳳 北京報道 “7%,這是今年我們出口上因匯率變動遭受的實際利潤損失。”12月28日,當人民幣兌美元詢價系統在2007年最后一個交易日突破7.31關口、再創新高的時候,正將出口上升為戰略高度的自主品牌老總們如臨大敵。 對于熱衷于出口、本就利潤微薄且多以美元結算的自主品牌來說,這樣因匯率倒差造成的利潤損失,幾乎是致命的。僅2007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就接近7%,兩年多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到了10%,2008年人民幣升值加速的預期依然很高。 自主品牌們面臨的“敵人”不只是匯率導致的利潤損失,還有享受到匯率優惠的合資企業。“進口零配件的匯率優勢正在給合資企業們增添價格競爭的砝碼。”汽車分析師曹鶴表示,“很多合資企業有40%以上核心零配件都采用進口,近10%的進口匯率優勢是實實在在的。” “人民幣升值背后,自主品牌面臨的將是一場大浪淘沙的洗滌,適者生存,不適者將被強勢的車輪碾進墳墓。”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袁剛明認為,“國家最終的目的是促進產業升級。” 加速死亡,還是在壓力下盡快升級,自主品牌站到了人民幣升值影響的最前沿。 腹部受“敵” “目前的自主品牌出口,80% 以上都是用美元結算,如果不想辦法應對,10%甚至更多的匯率損失,將擠壓我們不足10%的出口利潤。”吉奧汽車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阮早升說出了很多自主品牌的心事。 近幾年,奇瑞、吉利、長城、華晨等國內知名的自主品牌都已發布了雄心勃勃的出口計劃。資料顯示,中國汽車制造商出口的車型,無論是相對于本地的汽車制造商,還是相對于其他全球性汽車企業在當地的汽車制造商/出口商來說,在價格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平均每輛車的價格差異在500-1500美元之間。 “原來長城汽車出口的平均單價在6000-7000美元之間,10%的匯率就是600-700美元。這600-700美元直接加到出口車價上,會令我們的車型失去價格競爭力,直接導致利潤損失。”長城汽車財務部門的數據更為具體,“而自主品牌車型出口的利潤本身就不高。” “從長期來看,人民幣保持升值的走勢將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中國汽車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加汽車企業出口的風險。”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主任徐長明擔憂,“自主品牌出口優勢在于低價,而非品牌和技術,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成本上升必然會導致汽車出口產品漲價,使出口產品在不同程度上喪失價格優勢,進而對汽車出口帶來沖擊。” 受此壞消息影響的除了自主品牌的整車企業,還有近幾年高速發展起來的中國零配件供應商。 中國制造水平不斷提升,在勞動力成本、質量、交貨時間等方面的優勢,已經促使很多跨國公司在中國進行零配件采購,出口到全球其他市場。通用、大眾,甚至寶馬、奔馳這樣的豪華車企業都已經加大在中國進行全球零部件采購的戰略。少則十幾億,多則上百億美元的采購計劃已在早前陸續公布出來。 但這種優勢正在隨著人民幣的升值而逐漸消減。“雖然不能透露具體的數字,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人民幣升值,我們在中國進行全球零配件采購壓力很大,成本上升明顯。”福特中國副總裁許國楨憂心忡忡。 與許國楨的擔憂相似,大眾中國相關人士也肯定地表示,“人民幣升值對在中國零配件采購方面的影響,已經引起了高層的高度重視。對于巨大的采購量來說,匯率變動帶來的是高額的利潤損失。” 更壞的消息是,許國楨等跨國公司老總們已經在考慮,“一旦人民幣加速升值所帶來的利潤損失超過中國當地零配件在上述多方面的成本優勢,不排除跨國公司將重新考慮零配件的全球采購戰略,包括更換零配件的供應商。” 甚至從克萊斯勒等跨國公司已傳來計劃在俄羅斯、印度等成本更低國家設立組裝廠的消息。 兩肋插刀 人民幣升值令自主品牌出口腹部受敵的同時,合資品牌的競爭力提升卻像懸在自主品牌頭上的另一把尖刀,正在逼近自主品牌的兩肋。 人民幣升值可能降低中國自主品牌企業的采購成本,以及購買新技術、核心組件、聘請專家等方面的成本。但這一天來得不是時候,因為大多數國內企業已經過了大規模依賴國外提供技術支持的階段。奇瑞、吉利、華晨、長城在關鍵的發動機核心零配件上都已經實現突破,開始自主生產。 匯率調高的更多好處屬于本就在產品競爭力上占有優勢的合資企業。 “合資企業主要的銷售地區是中國國內,不存在出口的匯率損失。靜態角度來說,人民幣升值對于中國境內的汽車合資企業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進一步加強了合資車型的價格競爭力。”廣州豐田副總經理馮興亞表示。 東風汽車新聞發言人胡信東也認為,“對于合資企業來說,核心零部件進口采購居多,而多以美元結算,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10%,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合資品牌在價格上擁有了10%的浮動空間。” 從早期的低價競爭優勢,到后期整體拉低中國國內市場的汽車價格,自主品牌更像是一位英勇的先鋒。其間,價格一直是自主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但這種優勢正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和人民幣升值為合資品牌帶來的價格浮動優勢而消退。“經過幾年的市場競爭,很多合資品牌的價格已經開始接近自主品牌。對品牌價值尚未體現出來的自主品牌來說,如果捷達、桑塔納賣到五六萬元,誰還會去考慮自主品牌的車型?”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一針見血。 如蘇暉所說,捷達、桑塔納降到五六萬元人民幣并不是沒有可能,大眾早在2005年底的廈門年會上,就曾提出過將捷達最低售價控制到7萬元以內的計劃。對于大批正處在市場醞釀期的自主品牌來說,以捷達為代表的合資成熟車型大幅降價將是一記致命的打擊。 “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對于進口車價格的影響還不十分明顯,一旦升值加速,進口車將以跨步的速度增長。”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總經理丁宏祥認為。事實上,進口車的數量已經在高速增長。剛剛過去的2007年,進口車同比增長了30%,這比丁宏祥年初預計的10%高出了兩倍。 緊急應對 透過人民幣升值令國內居民消費水平上漲、似乎更有利于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表象,在進口、出口的雙行線上,自主品牌正在面臨合資企業價格競爭力提升和出口利潤大幅損失的雙重碰撞。 如果人民幣升值緩慢,自主品牌們可以像溫水煮青蛙那樣慢慢去感受適應。但兩年高達10%的累計升幅卻讓自主品牌們如熱鍋上的螞蟻,開始緊急應對。 據阮早升和長城宣傳部部長商玉貴透露,近兩年來,自主品牌出口表面看似轟轟烈烈,實際上因人民幣升值所造成的利潤損失,已遠不只是企業海外板塊和財務部門的事情,而成為令諸多自主品牌高層們夜不能寐的嚴峻課題。 應對的方法并不是減少出口。“相比國內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海外市場仍然有很大的潛力,通過提高海外市場份額,挽救國內市場開始出現的頹勢,自主品牌出口只能加速,而不會擱淺。”阮早升坦陳。 為了應對匯率所帶來的損失,長城和吉奧的財務部門采用了共同的辦法,正在通過出口后立即結算,或者干脆不結算,等待時機用美元直接投資,以及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來提高海外售價等方法來加以規避。 “但這僅是早期的應對辦法。”阮早升表示,“長遠來看,企業只有加快實現產品升級才能真正解決危機。” 長城海外市場負責人表示,“長城應對人民幣升值最直接的策略,是通過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來提高在海外的售價。”其財務人士還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原來長城出口的皮卡多是五六萬元人民幣的低端皮卡,現在企業在技術等方面進行升級,出口更趨于中端,價格相對都提高了2萬元左右。 近兩年出口勢頭正旺的華晨汽車副總裁楊波則告訴記者,華晨已經開始的海外建廠是有效規避匯率風險的途徑之一。 汽車資深分析師賈新光給出的招數是,“自主品牌海外出口應避免原來的互相殺價,甚至可考慮聯合采購。” 大浪淘沙 在自主品牌想盡辦法應對風險的時候,袁剛明則看得更遠,“對于汽車行業,人民幣升值的目的不是打壓利潤,而是一個加速生存或者加速死亡的過程,通過宏觀調控和市場競爭的洗滌來進行產業升級。” 袁剛明分析,進口零配件和整車價格的降低,造成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經濟下,競爭是推進產品、技術升級的最有效手段。 在出口方面,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反而更能促進自主品牌整車和零配件企業的產業升級。“在人民幣升值后,跨國公司的零配件全球采購就要求中國的零配件企業更加勤奮地提高產品質量、效率、技術水平。而對于整車出口,則更考驗自主品牌提高產品技術等附加值以提高產品價格的能力。” 而上述自主品牌的應對手段與袁的觀點相呼應。數據顯示,自主品牌出口的單車價格正在增加。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字,2007年前三季度,汽車整車出口量達到41.39萬輛,同比增長64.01%;出口創匯47.99億美元,同比增長120%。 業內人士分析,相比2006年的數據,整車出口數量增幅大幅下跌,但出口金額增幅卻大幅上漲,說明我國汽車制造商出口的整車價值大幅提高,這是2007年汽車出口企業應對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策略顯現。 但這還不夠,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認為,“國家整體的出口趨勢就是從過去的低附加值數量型,向高附加值的品牌、技術型轉變。汽車更應該如此。” “自主品牌生存環境的變化是大浪淘沙的過程,能夠迅速升級,提升產品、品牌價值的自主品牌將會脫穎而出。而對于那些本就掙扎在邊緣的自主品牌來說,嚴峻的考驗將會越來越多,甚至可能葬身于車輪之下。”袁剛明認為。 更有一種觀點認為,借中國汽車市場還能提供快速發展舞臺之機,歷練出一批具有強大生存能力的自主品牌,一旦跨國公司抽身而去,這些自主品牌才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主力。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