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糕點市場中外爭奪激烈 創新助傳統企業突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17:33 北京聯合信息網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
截止到2007年8月,國內共有糕點、面包企業399家,其中外資企業126家,企業數量比例近32%,市場占有率達到56.89%,占到全國市場的二分之一強;利潤占比更是達到了65%,接近全行業的三分之二。 糕點市場正在向品牌化靠近,顧客購買糕點的第一渠道日趨傾向知名連鎖餅屋,令一些沒有知名度的中小店鋪明顯感到競爭壓力。而即使是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業,也同樣面臨競爭壓力。 銀聯信分析: 一、中外糕點行業對比 1、產品創新對比 創新是外資糕點企業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的根本所在。外資糕點企業在進入中國后,不但引入國際流行的產品,同時注重與當地的飲食文化相結合,推出適合不同消費群體的產品。例如臺資的統一面包進入武漢之初,歐式面包占了很大比例。為迎合市民的消費需求,公司的面包產品以低糖、低脂肪和全麥原料制成,已形成固定的消費群。 國內傳統的糕點企業產品市場區域特征明顯,部分原因是由于不同地區的飲食偏好大相徑庭,但是企業滿足于現有產品和現有市場,對終端市場重視不夠,不能結合市場需求研發新產品,也是影響傳統糕點企業做大做強的原因所在。 2、技術創新對比 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外資企業多采用智能生產線,從投料到包裝全程智能化,企業生產效率高。同時企業可為創新投入大量成本,例如2007年,臺資克麗絲汀投入巨資從日本購得被稱為生物技術的“胚芽提煉”專利技術,用以改造傳統西點所用的動物奶,原因是動物奶中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基因,而胚芽乳比牛奶更健康。 由于國內企業在規模上難與外資企業抗衡,因此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投入薄弱,多數店面還停留在師傅帶徒弟階段,生產效率較低,并且產品質量不易保證。 3、經營模式對比 新加坡糕點業巨頭面包新語的獨特之處就是將前店后坊的餅店模式發揮到了極致。每家門店都有一個開放的大廚房,透過玻璃,消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廚現場制作蛋糕面包的過程。顧客可以在第一時間買到最新鮮的產品。同時,他們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做故事”。每一款面包不僅外觀、口味獨特,更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和自己的故事,濃濃的文化味道讓面包更具吸引力。 “前店后場”、門店里開小工場是國內面包店的普遍經營方式,以稻香村為代表,稻香村的食品加工場是封閉式的,消費者無法看到加工過程。 4、銷售渠道對比 國外的烘焙業早已實現了大型化、連鎖化,而國內的糕點業目前還缺乏大型連鎖品牌,連鎖品牌雖然不少,但是不是店數有限,就是局限在一個地區。 加盟經營是外資企業的主要銷售方式。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新加坡蛋糕品牌面包新語采用的是加盟經營方式,短短幾年內就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發展到了50多家門店。面包新語除在上海、北京兩地采取直營外,將向全中國放開加盟權,目標是3年內在中國開出至少500家面包專賣店。 連鎖和直營是國內傳統企業稻香村主要銷售方式,目前稻香村有50多家連鎖店,160多家經銷商,但是稻香村的布局仍然局限在以北京為中心的周邊地區,市場影響力有限。除傳統大型糕點企業實行連鎖經營,本土中小企業產品部分進入超市流通,更多的是以路邊小蛋糕房形式出售,市場輻射范圍窄。 二、信貸風險提示 產品同質化、創新不足是國內糕點行業的現狀,在不具備品牌效應的前提下,企業只能靠低價戰略獲得市場。低價戰略不僅影響行業的發展,同時削弱企業的利潤空間,自身獲利能力低的企業將被淘汰。 傳統糕點企業的銷售渠道窄,市場影響范圍小,難以形成全國范圍的競爭實力。以稻香村為例,50多家連銷店中,僅北京就有30多家,店面分面局部集中,全國其他地區分布少。一旦外資企業搶先占領上述市場,傳統企業的市場進入成本將會增加。 [本文由北京聯合信息網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