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誕玩具現象:中國制造背后的努力和代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13:18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出于不端目的的炒作也許只能起到短期效果,正如“圣誕玩具”現象所表明的,理性的消費者最后還會選擇物美價廉或性價比更高的“中國制造”。 ◎ 特約撰稿 劇錦文 前一時期,以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為首,掀起了一股惡意炒作、詆毀“中國制造”的浪潮,使“中國制造”蒙羞,中國的國家形象蒙羞。然而,“中國制造”之所以能夠風靡全球,成為世界各國廣大消費者樂于接受的日用品,靠的決不是發達國家的恩賜,而是依靠自身物美價廉的卓越競爭力。 前幾個月,西方國家一些媒體以“中國制造”的玩具被召回為題大肆炒作,竭盡推波助瀾之能事,企圖通過影響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來阻止“中國制造”的市場進入,這的確給中國的玩具制造商帶來了不小的困難。然而,正在這些炒作者還陶醉于惡意詆毀“中國制造”給他們帶來的快感,還想再搞出點什么新的“爆料”的時候,市場傳來的信息卻無情地給了他們當頭一棒。隨著圣誕節臨近,我國圣誕玩具出口出現驚人的反彈。顯然,謊言或肆意夸大的不實之詞只能蒙騙一時,而不能蒙騙一世,理性的消費者最終為“中國制造”投下了贊同票。 當國人在為“中國制造”突遭厄運而感到痛心的時候,我們仍有必要讓世人進一步了解“中國制造”背后中國人付出的努力和代價。 首先,“中國制造”的低價并未全部反映生產成本。無論是國人還是世人都無不為我們的產品的低價位感到驚訝,我們為什么總能造出比別人價格更低的產品?經濟學的一個基本道理告訴我們,產品價格低通常是生產成本低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產品質量差而只能是低價格。而“中國制造”的低價位顯然主要的不屬于后一種。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的制造商并未將生產過程中的一些外部性因素納入到成本之中。請看以下我們的分析:生產成本主要是勞動力成本、原料成本、土地成本以及環保支出等等,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我國勞動力成本所具有的絕對優勢。有研究指出,中國員工的工資僅相當于美國和日本的4%。中國有著豐富且高素質而工資又極其低廉的勞動者,這使得幾乎所有企業在勞動支出上大為節省。在土地成本方面,前些年,我國的許多地方出于競爭,競相以低地價來吸引外資,也使企業在地價支出中獲益非淺。例如,在我國寸土寸金的長三角某個城市,當年為了招商引資,將每畝開發成本達20萬元的土地以15萬元讓予外商。還有一條更需強調,就是前些年我國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經驗不足、法制不健全、政策不到位,許多企業將其巨大的負外部性實際上留給了當地社會,生產的社會成本增加了,比如水、空氣被污染了,各種稀缺的資源被大量消耗了,而廠商卻因此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再加上,我國政府承諾給予外資企業一定的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也使這些企業有更大的降價空間。綜合這些因素,才導致了“中國制造”的低價格。究其實質,中國的制造廠商實際上是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為世界各國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 其次,大多數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值得信賴。“中國制造”的質量是引起西方媒體炒作的由頭,那么“中國制造”的質量到底如何呢?從數據來看,中國商品的質量不僅比多數國家的產品要高,在有些領域,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中國質檢總局的統計數據表明,在2004年到2006年之間,中國對美國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分別是99%、99%和99.2%,而美國對中國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則分別是99.02%、98.85%和99.08%,兩者相比難分伯仲。在日本厚生省公布的2006年日本進口食品合格率中,來自中國的食品合格率為99.42%,美國是 98.69%,歐盟是99.38%,“中國制造”絲毫不遜于美歐。因此,總體來看,“中國制造”的質量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在如此眾多的出口產品中要保證質量上100%沒有問題,即使在理論上也是說不過去的。而且,“中國制造”主要集中在低端的消費品,它們面對的是成千上萬的具有各種口味和偏好的消費群體,即使我們能夠做到盡善盡美,但也眾口難調。此外,我們還可將出口產品與國內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作一比較,有經驗的人馬上就會發現,我們所提供給外國市場的產品質量一般都高于在國內銷售的。廠商們盡量將最好的東西提供給外國消費者,我們寧愿使用一些質量低的產品。 再次,中國廠商并不是“中國制造”的最大獲益者。“中國制造”量大卻不賺錢,這確實是個不爭的事實。由于我國企業擁有自主商標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者更不足10%,多數企業從事所謂的貼牌生產(OEM)。有研究表明,從事OEM的企業所獲利潤僅為總利潤的8~9%,90%以上的利潤為他人獲得。 有人考察過這樣一個事例:在2004年紐約舉辦的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上,幾乎所有中國絲綢成品的批發單價(包括運費、關稅等費用)都在10美元以下,而這些絲綢制品在美國商店的零售價都在100美元以上。紡織業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據專家測算,在全球紡織品產業鏈中,中國企業只能拿到10%的利潤,35%是被品牌擁有者獲得,剩下的55%分配在零售、批發等流通渠道。 玩具的情況也十分類似,美國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兒童玩具,商場的零售標價是100美元。這種玩具的設計商和經銷商都是美國公司,生產商是中國企業。玩具設計定型后,美國公司將訂單下給一家香港貿易公司,每件價格為50美元;香港貿易公司轉手將訂單交給中國一家外貿公司,每件價格為22美元;這家外貿公司再向廣東和江蘇的兩家工廠訂貨,每件價格15美元;包括人工和原材料,工廠的生產成本是12美元;美國公司拿到玩具后,以每件82美元的價格賣給商場。粗略計算下來,中國生產企業的毛利潤是每件3美元,中國外貿公司的毛利潤是每件7美元,香港貿易公司的毛利潤是28美元,美國公司的毛利潤是32美元,商場的毛利潤是18美元。 在此價值鏈條中,中國內地的生產商和外貿公司總共才獲得了l0美元的利潤,只有商品零售價的10%,而其余的90%都叫海外商人拿走了。不僅如此,近年來,不少中國廠商為能保住美國市場,相互競爭,大都采取了先付貨、后交錢的方式。有的美國零售商和中間商在交貨半年后才付款,甚至在貨售出之后才付錢,等于是把庫存的風險轉給了生產者承擔。 以上案例使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制造”這個價值鏈上,中國商家獲得的利益是最低的,盡管這也許比在國內市場銷售更能穩定地保住其收益,也正是由于這一點,中國的商家才屈從于中間商的各種苛刻條件,甚至不惜將巨大利益讓予他人。而真正從中受益的是中間商、品牌商和外國的消費者,特別是中間商更是最大的獲益者。因此,如果國外的消費者不明真相一味拒絕“中國制造”,最終受損的是他們自己。當然,我們相信,出于不端目的的炒作也許只能起到短期效果,正如“圣誕玩具”現象所表明的,理性的消費者最后還會選擇物美價廉或性價比更高的“中國制造”。 對“中國制造”的種種非難和疑惑,我們當然要給予科學的回應,但我們決不要刻意去辯護,我們也不同意將這一問題更多地與政治聯系起來。我們真正要做的是用我們更過硬的產品質量回應他們的非難。 我們高興地看到,中國政府正在以嚴肅的態度對待這一問題。2007年8月下旬以來,國家質檢總局在全國上下掀起了大規模的質量安全專項整治風暴。廣東、江蘇等地組織了大規模的玩具企業培訓班,學習和了解歐美國家有關的新技術、新標準。此外,還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盡量扭轉國外對中國玩具的偏見。國家檢驗檢疫部門通過機制建設、提高人員隊伍素質、提高檢測技術水平等,不斷加強“中國制造”的質量安全監管。2007年11月29日,第三次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現場會在廣東召開,對廣東省部分醫藥、玩具、水產品生產企業進行了認真的檢查。 國家認監委近日發出通知,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凡列入強制認證目錄的玩具產品,未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未標注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的,不得繼續銷售。早在2007年6月1日開始,國家認監委對質量水平直接影響兒童健康與安全的童車、電玩具、彈射玩具、娃娃玩具、塑膠玩具、金屬玩具等6類玩具產品實施了強制性產品認證,要求未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和未加施中國強制性認證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在企業方面,各類涉及出口的廠商正在以全面質量管理為手段,零質量事故為標準,從生產的各個環節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并不斷提升技術和質量檢驗水平。 企業還要盡快樹立品牌意識,舍得在品牌方面的投入。我們認為,制造是一個技術概念,而創造則是一個產權概念。以前我們主要以OEM(代為加工)方式出口產品,我們的企業僅僅獲得微薄的加工收益。而今,我們許多企業已經具備了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條件,因此就應當積極地由“制造”向“創造”過渡,由OEM向ODM(代為設計)和OBM(獨立產品生產商)轉變。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也有助于我國的產業升級轉型,有助于企業獲得知識產權的利益,從而真正實現權利與責任、成本和收益的平等對應。 此外,企業還要有主動利用WTO這個國際貿易爭端解決平臺的意識,一旦出現貿易摩擦,企業、行業協會乃至政府就應盡快聯合起來主動應訴。特別應當強調的是,中國的制造商不要再一盤散沙,相互殘殺,要盡快聯合起來一致對外,形成一股有力的博弈力量。經濟學早已證明,集體行動可以在博弈中獲得更多機遇與更大收益。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