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飲片GMP之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09:05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劉樹鐸 2007年對中藥飲片企業來說無疑是GMP改造的收官之年,但現實問題依然困擾著這個產業——飲片企業對GMP改造的熱情并不高。據SFDA統計,目前在全國已注冊的1100多家中藥飲片企業中,已通過GMP認證的只有200多家,不足企業總數的1/5。 而即便是那些已經通過認證的企業,雖然在管理水平、工藝加工、產品質量等方面得到了提升,但是,卻面臨市場低迷、營銷乏力、生存艱難等問題。業界估計,目前全國70%左右通過GMP認證的中藥飲片企業處在虧損或虧損的邊緣,大約有50多家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 GMP認證在尷尬中前行,企業怨聲迭起,市場收效甚微……對我國目前尚處于小農經濟狀態的中藥飲片企業來說,GMP改造真就像懸在企業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這把劍最終是將競爭對手拿下,還是傷了自己,在短期內都是一個未知數。 “躍進”的沉重 中藥飲片和中藥材、中成藥并稱我國中藥產業的三大組成部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中藥飲片產業的生產方式和交易形式就沒有發生過根本性的變化。生產工藝落后、低價競爭惡劣等諸多因素一直制約著飲片的大流通,各種問題層出不窮,中藥飲片質量低下在全國也幾乎成為一種“通病”。 就國內市場而言,前幾年部分省區對中藥飲片的抽檢合格率只有70%,有些甚至不到50%,嚴重影響了行業的信譽。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參照一些先進國家的管理標準,頒發了《關于推進中藥飲片等類別藥品監督實施GMP工作的通知》(國食藥監安2004514號文)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必須在符合GMP的條件下生產,屆時未在規定期限內達到GMP要求并取得《藥品GMP證書》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將一律停止生產。從此,國內數千家中藥飲片企業開始踏上了GMP改造的漫漫之旅。 然而,由于歷史原因,我國中藥飲片企業總體水平都不是很高,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競爭力不強、市場集中度不高。對此,北京大學藥學院中藥研究室主任陳世忠在接受采訪時指出,GMP本身沒有問題,只是國家“躍進”式推行的強制規定不太現實,和行業發展的實際水平有所脫節。作為一種農副產品業態,我國目前一些中藥飲片企業連最基本的規范化管理都難以保證,又何以邁向更高臺階的GMP認證? “死結”在哪里 國家推行GMP認證,旨在通過強化管理、規范生產行為、保證飲片質量,提高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然而,自GMP提上行業認證日程起,業內就流行這樣的說法:“不過GMP等死,過了GMP是找死!”不實施GMP是行政型死法,實施了GMP又是經濟型死法。 本是利好產業的良策,緣何到了企業這里卻“變了味”?陳世忠分析,相比中成藥,我國中藥飲片生產仍處于較為原始和不規范狀態,手工作坊生產、集貿市場交易、優質飲片與劣質飲片同在。一些積極的企業通過GMP認證后,卻得不到國家相應政策的保護,規范的GMP生產企業與不規范企業同臺競技,導致行業惡性競爭大行其道。而規范企業由于要把機器設備、能源、人員、GMP改造所花費用計入成本,上市的中藥飲片價格普遍比不規范企業的飲片高出幾倍,其角逐市場的競爭力反而大大受挫。 很顯然,GMP認證后,企業的競爭優勢體現不出來,投入和回報形不成正比,相反,企業高成本投入帶來的生存危機卻越來越明顯地凸現出來,這無疑是企業GMP認證一直都不太積極的主要原因。 此外,中藥飲片GMP認證畢竟不同于制劑藥物的認證,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化工程,還沒有達到用標準參數進行科學控制的地步,需要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目前,國家對中藥飲片GMP認證并沒有一個可操作性的系統方案,企業執行起來難度較大,不同的企業對認證的理解不同。認識不到位,企業就很容易出現認證過頭,單純一味地過度投入設施建設,與GMP認證的本意背道而馳。 作為整頓醫藥市場的一個重要環節,中藥飲片GMP認證肯定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隨著國家《關于加強中藥飲片包裝監督管理的通知》、《中藥飲片GMP認證》、《實施批準文號管理的中藥飲片品種目錄》等一系列中藥飲片規范化管理措施的實施,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兩三年內,中藥飲片企業將重新洗牌,具備先發優勢的認證企業將面臨較好的市場環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持。 然而,陳世忠卻表示了不同看法,“推行GMP認證的關鍵前提是應該盡快把市場規范起來,把質量檢測標準建立起來,否則將直接影響認證的效果。”長期以來,中藥飲片都缺乏一套統一而規范的質量檢測標準化體系,對整個行業的質量規范造成了嚴重影響。國家應依托有實力的科研機構對同一品種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進行等級劃分,并且從價格機制上發揮宏觀調控的統籌協調職能,借此淘汰一些弱勢品種,推動企業進一步深挖潛力,邁上品種精品化、企業精品化的發展軌跡。 的確,如果真正做到這點,對通過和未通過GMP認證的企業都將是一條突圍之道。實質上,暫且擱置認證的問題,規范市場、強化飲片質量標準檢測,也是當前我國“日子過得比較艱難”的中藥飲片產業長遠發展的根本性出路。 而現階段,可能更為緊迫的是,到2007年年底,有相當一部分無法如期通過GMP認證的企業,又該如何走出生存窘境? 猜測者有之,斷言者有之,但綜觀業內的說法,無非脫不開兩種傾向:一是企業主動出擊,創造更多機會尋求實力強、品牌大的大型藥企成為其OEM加工基地;二是雙方協商,由大型藥企以收購、兼并、重組的方式,把未認證企業納入集團化整體戰略運作體系,保留企業原有品種、技術和人才優勢,實現為大企業的專項配套服務和補充能量優勢。 當然,還有人認為,GMP政策難以普遍性地推行下去,肯定有其不合理環節存在,從目前認證的形勢看,國家延期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不管怎么說,企業也應該積極應對認證帶來的挑戰,最大化地整合自己的資源優勢,才能在市場經濟中站穩腳跟。”陳世忠指出。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