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盛入股美的受挫 中國制造業國際化另覓他途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1日 01:10 第一財經日報
外資參股中國優秀制造業的努力,在2007年遭受了一次打擊。 8月29日,證監會發審委否決了美的電器(000527.SZ,下稱“美的”)向高盛定向增發10%股權的方案。 “歷時大半年,沒有通過,感到很遺憾。如果高盛作為戰略投資者入股美的,會給公司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因為價格與市場差異太大的原因,沒有獲得證監會發審委批準。” 美的電器董事、副總裁栗建偉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今后,美的不一定會引進戰略投資者,下一步會考慮其它適合的融資方式。美的自1999年以來沒有再融過資,公司發展又非常迅速,產業整合方面有資金需求。但目前沒有具體方案。 其實,“他倆”盡管擦肩而過,但是并非一無所獲。美的因高盛概念,成為A股市場上QFII投資比例最高的一只股票,而且股價在大半年內漲了七倍;高盛(“高盛投資”的同門兄弟公司)也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它目前為美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一,截至6月30日持有美的0.85%的股票。 不過,雙方謀求合作的初衷,遠不止“引資”這么簡單。 事后看,美的此舉原本想“一箭三雕”。一是融資、降低負債率;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這也是美的電器董事局主席何享健最希望得到的,在“子承父業”還不明朗的情況下,何享健認為日后美的可能在決策層也會由職業經理人來打理,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讓職業經理人受到監督與約束;其三,是加速行業整合的速度,美的繼將榮事達冰洗資產置入后,又即將把華凌空調、冰箱資產注入,下一步可能還會把榮事達合資公司中的剩余股份也吸納進來,就可見一斑。 高盛下這步棋,也有它的戰略意圖。日本知名電子企業三洋電機,目前實際已掌控在高盛的手中,三洋參股的上市公司有合肥三洋(600983.SH,以洗衣機、微波爐為主業)、大冷股份(000530.SZ),其中大冷股份參股了三洋在大連的系列企業。一旦高盛入股美的成功,它的操作就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無奈美的推進資本國際化的一次嘗試、高盛整合全球白家電資源的一次嘗試無疾而終。 高盛入股美的方案的夭折,緣于高盛急于鎖定收購價,而美的在資本市場的股價又驟升,讓原收購價遠遠低于市場價,從而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因為如果按原價成交,那么,無論對作為大股東的何享健,還是廣大的美的小股東,都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 按2006年11月21日雙方簽訂的協議,美的將向高盛全資控股的子公司“高盛投資”定向發行7559.5萬股股份,每股發行價為9.48元。而到了2007年8月28日(證監會審核前夕)美的的收盤價已達35.79元/股,復合股價超過70元/股,為九個月前的七倍。也就是說,如果獲批,那么高盛以1元就可以購買美的電器市值約7.55元的股票,一下子就可以賺近50億元。 有人批評說,政府辦事拖沓,令這樁被看好的“婚姻”半途而廢。假若能夠提早半年,轉讓價格與成交價的價差也不至于那么大,高盛入股美的的可能性將大為提高。 反對者則認為,必須考慮到中國的產業安全。以前中國資本市場不成熟,所以急需引進外資,F在中國資本市場在股改之后,日漸走向完善,融資能力大為增強。中國優秀的制造業,為什么還要廉價賣給國外資本、讓其輕易賺取超額利潤呢?與此同時,還讓本土資本對中國制造業的控制權逐步削弱,又何必呢? 而高盛隨后在中國的其他投資計劃,比如,入股福耀玻璃(600660.SH)和陽之光(600673.SH),均告無功而返。這顯示,產業安全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不管怎樣,美的推進國際化的步伐不會停頓。美的電器董事局副主席兼總裁方洪波12月12日在香港舉行的“相信中國制造”論壇上展望了美的國際化的未來:第一步,美的向全球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第二步,到全世界去制造,如越南、南美、東歐、中東甚至非洲;第三步,到全球去租賃、購買品牌。王珍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