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威啤酒陷入區域品牌擴張的困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14:54 北京聯合信息網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
最近,一向盈利能力突出的金威啤酒意外發出全年虧損公告,給國內不少啤酒企業潑了一盆冷水。金威啤酒發出預虧公告稱,2007年可能出現全年度經營虧損。在此之前,金威啤酒的半年報已經亮出紅燈,集團綜合盈利比2006年同期銳減了77.5%。 金威虧損的原因很多,主要在于集團近年改變產品組合,生產和銷售更多大眾化巿場產品,導致了平均單位售價降低。此外,在今年上半年,金威在西安和成都新廠房投產,也讓集團產品的平均單位固定成本增加。而麥芽等原材料價格增加,融資成本上升,都拖累業績下滑。 銀聯信分析: 一、金威啤酒作為區域品牌,在本區域占有一定優勢 金威啤酒是廣東省政府在香港最大企業粵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下屬控股企業。專業從事啤酒釀造和銷售,下轄深圳金威啤酒有限公司等8家全資子公司,目前,金威已擁有百萬噸產能,成為國內大型啤酒集團之一,是粵啤全國戰略擴張的第一品牌。 在市場占有方面,金威在廣東市場上擁有20%的市場份額,緊隨在珠江啤酒之后。而在深圳市場,金威則占到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香港,金威啤酒更是打敗了青島啤酒,成為香港最受歡迎的內地啤酒品牌。 二、盲目擴張導致金威面臨更大競爭壓力 金威作為定位于區域市場的小型啤酒企業,如果擴張的話,比青島、華潤、燕京等公司要面臨更大的壓力;同時本部市場也就是深圳市場又受到其他啤酒企業的擠壓,相當于“內外受敵”。 1、產品結構較單一,導致金威抗市場風險能力下降 金威集團近年改變產品組合,生產和銷售更多大眾化巿場產品,導致了平均單位售價降低,為了進入以及搶占更多的市場,金威啤酒的產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低檔產品的比重越來越大,銷價很低。據了解,現在金威基本上以每箱(12瓶)30元的金威2008啤酒,以及每箱48元的金純啤酒等兩個價位的產品在支撐市場。業內人士分析,低檔產品比重增加會使企業利潤下滑,尤其是在銷量不能持續突破的時候更明顯。在面對成本壓力不斷上升時,金威這種較單一的產品組合很難轉移市場風險,導致企業抗風險能力下降。 與金威相比,今年,百威、青島、麒麟啤酒紛紛宣布在華南擴產,但均選擇切入高檔啤酒,顯示低價的大眾啤酒利潤變薄。 2、資本支持力度欠缺,導致金威競爭能力下降 業內人士已有共識,即啤酒行業早已是資本說了算。而且目前區域壟斷仍是啤酒行業獲取利潤的主要方式,如果想開拓異地市場,會有一個2年左右的開拓期,過了這個時期才可能盈利。 在今年上半年,金威在西安和成都新廠房投產,也讓集團產品的平均單位固定成本增加。而麥芽等原材料價格增加,融資成本上升,都拖累業績下滑。像華潤雪花、青島啤酒,它們有資本承受局部市場的暫時虧損。但是,區域性企業手上的資本籌碼少很多,金威啤酒預虧也給區域企業的擴張蒙上了陰影。在競爭壓力加大,成本上升,利潤空間下降的背景下,金威啤酒仍然選擇采取擴張的戰略,其自身資本無法支撐擴張階段所面臨的經營困境,對于本身的壓力自然會增大,虧損是不可避免的。 三、信貸風險提示 1、啤酒區域品牌面臨更強的競爭壓力 區域品牌由于其區域性限制,本身在本地區有較強競爭力,如果不注重自身實力限制,盲目擴張,很可能造成的結果是,在擴張區域受到跨區域品牌的壓迫,而本地區可能會因為資本的轉移競爭能力下降造成根據地失守。 2、受限產能擴張,盲目擴張會加大成本 產能的擴張要區別來看,如果本身品牌是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那么它的產能擴張是對公司有益的,如果是本身產能在區域已經面臨別的品牌的擠壓,然后又出去到一個新的市場投資,那么可能就會有產能過剩的壓力。開工不足,造成固定資產占用情況加重,且產能不足本身對于企業來講就是資源的一種浪費。 成本上漲對區域性品牌來說壓力更大,除了消化能力可能不如大企業外,區域品牌的議價能力也較弱,率先提價就意味著失去市場,所以更傾向于采取跟進策略。這將有利于大品牌乘機擴張市場,從而推動啤酒行業進一步集中化,但是對于區域品牌來講,面臨的競爭環境將會更惡劣。 3、產品結構較單一,不能承受成本波動的壓力 區域品牌在進入新地區時,有些是采取加大低檔產品投入的做法,搶先占據低檔市場。但是這就會造成產品結構單一的問題,不能有效承受成本波動的壓力。由于原料大麥的漲價,明年是近幾年以來各啤酒企業成本壓力最大的一年,2008年啤酒原材料的采購價格為,進口大麥每噸從2100-2200元人民幣上升到4600-5200元,進口麥芽的定價從每噸3400-3600元人民幣提高到6000-6200元,還有啤酒花的價格是原來的3倍左右。另外,其他成本也在上漲。如高油價使運輸成本增加不少,明年啤酒提價已成為可以確定的趨勢,不過這種提價是指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來提升噸酒的價格,而非單品的提價。由此對于區域品牌來講,如何轉移成本壓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由北京聯合信息網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