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海
2007年,因為移動通信市場上欺騙和謊言的密集交織,公眾在期望、失望的情緒中反復被拋起和跌落,有關這個話題的討論不斷升溫,幾度成為市場熱點。
破冰“單向收費”
人人都當數學家
消費欺詐不公正、資費過高不透明,多年來,移動通信運營商一直因此被消費者詬病,其中單向收費的話題首當其沖。年初,中國移動表露善意:正式啟動“誠信服務,滿意100”活動,推出“八項承諾”,并特別聲明將杜絕霸王條款。盡管沒有提到“單向收費”,但因為2006年底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奚國華關于“政府鼓勵企業實行單向收費”的講話,不少消費者一廂情愿地嗅到了“單向收費”的氣息。
果然,1月下旬,廣東移動正式推出了全球通“被叫免費”套餐。伴隨方案實施,相關政府主管部門稱用戶“可以理解為‘單向收費’”。于是,“單向收費破冰”迅速成為市場關注熱點。與此同時,類似的“單向收費”迅速蔓延到北京和其他省市。
然而,用戶冷靜下來之后,才發現自己被逼到了兩難境地。因為,新套餐盡管號稱“單向收費”,但是否適合自己,卻是數學家才能解決的問題。
(見2007年1月31日本報第3版《手機單向收費:“再別忽悠我們!”》)
3月6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就電信資費改革公開發表四點意見,呼吁電信主管部門和相關電信企業正視消費者的合理要求,徹底改革現有電信資費制度。建議包括降低資費標準、取消月租費和雙向收費、取消各種套餐、取消漫游費、實行同網同價等內容。
漲價“單向收費”
民意決策遭報復
5月22日,中國移動北京公司放出消息,手機“單向收費”將首次亮相京城。此次推出的是全球通“被叫全免計劃”,自稱將使北京地區的全球通客戶迎來真正意義的徹底單向收費服務,不附加任何套餐。
“被叫全免計劃”推出當天下午,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室主任王學慶表示,北京移動推出的這個新資費方案其實是一個漲價方案,是一個混淆視聽的愚弄消費者的方案。
次日,北京市消協表示,此次“被叫全免計劃” 有局限性,資費比套餐費用更高,消費者并不能享受到真正的實惠。現行的資費離真正的“施惠于民”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評論,“被叫全免”就是不叫“套餐”的套餐。這樣的收費方式較之現有的套餐,是一種倒退。消費者希望的是實實在在的降價,而不是變相的套餐。
而對于本次“被叫全免”,有人指出,這是一場壟斷企業利用價格決策權對民意決策的惡意解構和市場報復。北京移動拋出的這個名為“被叫全免”的“單向收費”,實質就是要制造“打你兩個耳光”和“打你一個耳光”的“最優選擇”的幻覺:一是可以讓消費者厭惡“單向收費”,進而形成一種民意歸謬的態勢去倒逼決策部門重新混淆“單向收費”的價值;二是減輕或轉移了消費者對既有價格非正義性的痛感與關注。說穿了還是一個玩弄消費者的營銷把戲!
新版“單向收費”
無人應和空對空
7月17日,北京移動向全球通用戶大規模發送短信通知,廢除關于“全球通用戶使用‘被叫全免計劃’須在網一年”的限制,尚未辦理“被叫全免計劃”的全球通用戶(“暢聽99”套餐用戶除外)將自動升級,實現“被叫免費”。
(見2007年7月20日本報頭版《北京全球通“被叫免費”值得推敲》)
事實上,新政策其實是5月份推出的“被叫全免計劃”的延續,資費仍是月基本費50元,本地撥打市話每分鐘0.4元,撥打長途每分鐘1.1元;漫游時撥打、接聽所在地號碼每分鐘0.6元,撥打、接聽非漫游所在地號碼每分鐘1.3元。既不是單向收費,價格也高于現行套餐。
用戶最為質疑的是,明明是一個漲價方案,卻還裝模作樣要求用戶費時耗力去營業廳辦理,還要簽必須在網一年的格式協議,對用戶是一種赤裸裸的愚弄。盡管新版“單向收費” 取消了煩瑣的手續,但對于月話費在六七十元以上的全球通用戶來說,資費都遠高于現行套餐方案。而全球通是移動公司最高端的客戶群體,絕大部分話費都高于六七十元,所以使用“被叫全免計劃”并不合適。這本身就決定了除部分不明底細中招的客戶以外,該資費方案少有人接受。
11月18日,一年前稱“政府鼓勵企業實行單向收費”的信產部副部長奚國華再次指出,手機資費目前全面實行單向收費不太可行。理由是連最大的運營商——中國移動,現在的利潤也達不到50%。
(見2007年11月23日本報第13版金臺時評《50%暴利還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