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國資持股33% 本鋼望整體并入鞍本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 11:55 經濟觀察報
張向東 勾新雨 劉玉洲 中國工業史上最漫長的一次合并即將露出曙光,本報記者獨家獲悉,200億資產的本鋼集團有望整體并入鞍鋼集團,前者的出資人遼寧省國資委將有可能獲得的回報是鞍本集團33%的股份。 如果這項交易能夠達成,兩年前就已經掛牌的鞍本集團有望實現鞍鋼和本鋼的真正融合,遼寧省將徹底放手本鋼,從而成為一家央企的股東。 長期以來,央企與地方企業的合并一直是個難題,因為都是國有企業,利益分配一直是一個糾纏不清的概念。此前,央企寶鋼并購了新疆國資委持有的新疆八一鋼鐵,雙方采用了無償劃撥的手段,寶鋼雖然沒有花一分錢,但是許諾為后者提供技術并提高產量。央企武鋼試圖以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廣西國資委持有的廣西柳州鋼鐵,但是現在正在遭到來自柳鋼的抵制而未有進展。 12月20日,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說,本鋼集團200億的資產將作為約33%的股份并入鞍鋼,目前,這一方案已經獲得國務院國資委和遼寧省國資委的同意。但遼寧省國資委官員對本報表示,上述方案尚未形成具體協議,而且這一方案還有待省政府的最終決定。 鞍本合并 鞍鋼和本鋼均是國內排名前十位的大型鋼鐵企業,誕生距今均近百年的歷史,且同處在東北重工業基地重鎮遼寧,對當地的就業、民生及經濟發展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本鋼一度占本溪市地方財政收入近70%。 在今天,鞍本重組早已不是簡單的國企合并,而更像是中國國企改革的風向標,其重組涉及到了國家與地方利益的分配,城市間的競爭與合作,并將直接覺得超過20萬的大集體職工的命運。 幾乎所有中國國企改革所要遇到的問題,在鞍本重組中都會遇到,這也是為什么歷經四任遼寧省省長連續推動而不見實質性進展的原因之一。 全國的鐵礦石80%在東北,東北的80%在鞍本地區。1905年,日本財閥大倉喜八郎與清政府合資在本溪建立了鋼鐵廠;幾年所又在鞍山建立了鞍鋼的前身鞍山制鐵所和昭和制鋼所。1942年,日本人為了戰爭的需要將鞍鋼和本鋼合并,不到一年太平洋戰爭失敗,兩個企業便又分開了。 建國以后,作為新中國工業的長子,鞍鋼呼風喚雨,一路高歌猛進,毛澤東曾為其手訂了著名的 《鞍鋼憲法》,而本鋼卻一直稍遜一籌,直到1993年冒著壓力上了冷軋板之后才有了除特鋼和生鐵以外的拳頭產品。 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中,鞍鋼與本鋼的競爭一直都存在。而放眼世界,產業排名第五的韓國浦項公司產量占到韓國全國產量的一半左右,而中國上規模的鋼鐵企業有871家,年產粗鋼500萬噸以上的只有15家,這15家的產量加起來不到全國產量的44%。而世界排名第一米塔爾年產粗鋼5800萬噸,幾乎是中國前15家鋼廠產量的一半。 2002年,遼寧省省長薄熙來開始推動鞍本重組,當時鞍鋼提出了其輔助企業18萬人的轉制、社保問題,鞍山市解決不了,遼寧省也解決不了。2003年,遼寧省副省長劉國強提出了折中方案,鞍本主體聯合,仍保持由兩個資產單位運作,但被劉拒絕。劉認為,鞍本合并沒有問題,但方案鞍鋼自己說了不算,要看國資委的態度。 2004年,遼寧省委鋼鐵行業辦繼續推動鞍本合并事宜,方案是鞍本相互持股。但到最后,省委發現遼寧省事實上是牽不了這個頭的,因為鞍鋼屬于國資委主管,不是遼寧省的企業。 2005年,形勢發生了變化。鋼鐵產業新政頒布,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鋼鐵產業的集中度,前十名的產量要占到全國產量的50%以上。2005年8月,鞍本集團終于宣布掛牌成立,但時至今日兩家企業仍是整而不和。 遼寧省發改委一位官員告訴記者說,現在兩家企業只是財務報表合并上報,其余還是各干各的。 2005年的合并掛牌的思路是"先掛牌,再合并"。這個沒有觸動根本利益的妥協方案,給日后的重組帶來了空間也留下了糾纏不清的后患。掛牌后,鞍本集團將會先組成一個董事會推進委員會,由委員會進一步做具體的整合工作,該委員會共6人,其中4人來自鞍鋼。 該機構成立之后如何運轉不得而知,但隨后由于兩大集團的高管已經先后更換,鞍鋼的總經理已由劉變為了張曉剛,本鋼也更換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由原集團總經理于天忱接替了張營富。業界猜測,這位兩大集團的合并平添了不少變數。 不過,鞍鋼老總張曉剛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推進鞍本的合并勢在必行。在今年7月底召開的中鋼協三屆二次常務理事會上,張曉剛直言要加快推進鞍本鋼鐵集團的實質性重組,同時呼吁有關部門要加快推進鋼鐵企業聯合重組的工作力度。 中華商務網華瑞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馬中普說,"雙方現在等的,就是政府的一個文件"。但馬中普同時表示,即便如此,鞍本重組依然面臨諸多問題很多,這管理層的人事安排倒在其次,合并以后,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入如何分配很關鍵。 盡管如此,在全國鋼鐵跨區域重組步屐維艱的時刻,鞍本股權合并方案的實質意義不言而喻。據知情人士透露,上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再次向國家發改委提出了關于推進中國鋼鐵重組的建議,建議說鞍本的股權合并模式具有很重要的借鑒和推廣意義。 鋼鐵重組難題 自2005年國務院通過 《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一來,中國鋼鐵企業的重組兼并的大幕正式拉開。寶鋼、武鋼、首鋼、唐鋼先后出手,連民營企業沙鋼和復星也開始四處出擊。 頗具戲劇性的是,中國鋼鐵產能的集中度卻出現了下降。今年上半年,年產粗鋼500萬噸以上的21家企業粗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僅為50.12%,比去年同期下降1.79個百分點。產能前十位的企業,鋼鐵產量所占的比例跌至35%。而《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曾計劃,到2010年前十位企業的產量所占比例要達到50%。 鋼協的上述建議還提出,全國鋼鐵的重組應當以寶鋼、首唐、鞍本和武鋼為主。政府應該對鋼鐵企業的重組出臺具體和可供操作的支持政策。這些政策應當包括對于完成重組兼并效果較好的企業應當在技術改造、土地和財政等方面給與支持;同時最核心的是中央應該盡快拿出稅收和財政分配政策,以解決跨區域重組的體制性障礙。 目前中國鋼鐵產量雖然是世界第一,但龐大的產能分散在4000多家國內鋼鐵企業上,2005年鋼產量在500萬噸以上的只有18家,國內前三位的寶鋼、鞍鋼和武鋼加在一起的鋼產量也才只有4768萬噸。 去年,由國內著名鋼鐵專家、原國家計委副主任石啟榮上報至國家發改委的一份建議稱,寶鋼可能發展成為1億噸的集團,鞍本鋼鐵、武鋼以及首鋼-唐鋼,則可能發展成為5000萬噸的鋼鐵企業。屆時,四大集團產能將達到2.5億噸鋼,占全國的60%左右。 業內對此看法不一,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李新創說,聯合重組的愿望是好的,但不是主觀愿望所能決定的。現在市場發展不夠成熟,市場條件不完全具備,各方利益不一致。而且,至于是不這幾家來還很難說,其他比如說沙鋼,它能適應市場需要,節奏快,不像國有企業受到束縛那么多。 但前述報告一度引起了國家發改委高層的高度重視,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副主任張國寶均表示同意,并做出批示稱,為應對國際鋼鐵兼并重組的壓力,我國也應盡快推進組建5000萬至1億噸鋼產量的大公司。 李新創說,利益劃分是擺在中國鋼鐵重組面前的核心問題,中央與地方利益如何分配,重組以后職工安排,這些問題處理不好,重組就很難成功。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