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PX敢于放棄 天不會塌下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 11:45 經濟觀察報
艾君 廈門PX項目可能遷建漳州。盡管目前僅僅是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但按照近來這個事件的所有跡象判斷,這一曾引起市民強烈擔憂的重化工項目的遷建應該是可以預料的事情:一個是民意的無遮攔的披露,市民代表八成以上對復建投下反對票;一個是主流輿論的導向,19日《人民日報》在重要版面刊登長文稱各方專家一致意見是 “擇地遷建”;還有一個,當地政府對“遷建”的傳言并未否認。 就廈門市政府而言,如果放棄PX項目,會失去什么、得到什么呢?現在看來,失去的是一些財政收入,得到的是民眾的支持和政府公信力的恢復。而失去的收入可以通過得以保存下來的長期的、可持續的文化旅游產業資源開發來彌補,民眾的支持和政府公信力的恢復則能為廈門的未來奠定政治基礎。所以,看起來廈門短期內放棄了一些東西,但是,以“可持續”的觀點看,廈門得到的遠遠大于失去的。 只要承認現代政府并非“全能政府”,就一定要承認政府最初的決策并非件件都十分完美,可能會不合情理。需要申明的是,這種“不合情理”的決策并不都是出于私心的、不可告人的,絕大多數是緣于立場和觀點的差異。 比如PX事件,廈門市政府的決策者可能更多地是考慮了整個廈門市的利益,這是公益的,但這個決策嚴重影響了PX項目周圍居民的利益,決策的差異實際上是 “整體”與“局部”的差異。如果在民眾權利意識未被激活的年代,這樣的決策也許就過關了,但是,現代公民社會的標志之一,是不能以“整體利益”之名損害局部利益、少數人利益。 那么,政府放棄那些“不合情理”的決策就應該成為一種常態。我們之所以還不習慣放棄,是因為“全能政府”的概念還深有基礎,是因為政府“絕對權威”之“魅”還沒有全部去除。 決策是否“合情理”,標準說起來簡單:科學與民主。情即民意,理即科學。用這樣的標準來對照廈門PX項目的決策,是“遷建”還是“復建”,結論不言自明。以“科學”標準論,中國環境科學院所作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已經明確:“居住區”和“化工區”只能舍一取一,魚和熊掌不能得兼;以“民主”標準論,日前進行的論證會上,8成以上市民反對這個項目。 但是,科學與民主以往還沒有真正走入決策的程序中。廈門PX項目上半年之所以出現風波,是因為在科學程序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未曾公開,連人大代表都看不到;在民主程序上,民意的表達幾乎被完全忽略,聽證會、公共輿論、人民代表大會等機制未能激活。 然而,覺醒的公民意識和封閉的傳統治理方式產生矛盾是必然的。公民會以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而現代信息技術又為公民表達提供了難以遮蔽的平臺,號稱百萬短信的傳播,就彌補了傳統輿論的空缺。 廈門PX事件證明,公共決策必須把民主與科學列為制度程序,如果決策過程忽略了這樣的程序,民意沸騰之后,政府還不得不補上這一課。而補課是要交“學費”的——公眾為爭取表達權付出的精力,政府為說服公眾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政府對企業前期投入的補償和遷建的重新投入。社會已經不可避免地為此付出了沉重的成本。 政府的轉型,就是從無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管理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轉變。這種轉變,必然要舍棄一些東西。固守過時的、封閉的治理方式,以及一些有悖民心的利益追求,可能徒增社會成本,還會在民意的“倒逼”下從頭再來。相對此而言,政府敢于拒絕和放棄那些“不合情理”的東西,天塌不下來。從廈門PX事件看,政府最終采用了科學與民主的處理方式,這是值得贊賞的進步。但是,關于擬議中的遷建漳州,是否更應該借鑒廈門的教訓與經驗,以使決策更科學、程序更透明、民主更充分些呢?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