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兩石油巨頭因進口汽油致虧損約2.6億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01:4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兩巨頭11月因進口汽油總計虧損推算逾2億,專家認為目前不宜與國際油價接軌 本報記者 李雁爭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成品油出口大增,而進口卻同比下降8.9%。上海證券報記者昨天還從權威部門了解到,因為成品油價格倒掛,11月兩大石油集團總計因為進口汽油而導致的虧損,初步推算約2.62億元。 有關成品油價格接軌問題,權威專家表示,在中國對原油的定價權影響甚微的條件下,如果貿然將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中國的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將面臨巨大的考驗。 海關總署:企業謀利致成品油出口熱 海關數據顯示,前10個月我國進口成品油2902萬噸,價值131.5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8.9%和3.2%;同期,出口成品油1299萬噸,價值74.5億美元,分別增長30.4%和31%。 海關明確指出,國有企業占據成品油對外貿易的主導地位。1-10月,國有企業進口成品油1970萬噸,下降15.2%,占同期成品油進口總量的67.9%;出口962萬噸,增長48%,占同期成品油出口總量的74.1%。與此相反,外商投資企業卻進口成品油300萬噸,增長27.9%;出口325萬噸,下降2.3%。 海關數據還顯示,在油荒情況下,汽油仍是出口主要品種。1-10月,主要品種有車用汽油和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其中車用汽油和航空汽油427萬噸,增長53.1%,占同期成品油出口總量的32.9%;出口航空煤油367萬噸,增長30.1%,占28.3%。同期,我國進口“5-7號燃料油”2024萬噸,下降15.9%,占同期成品油進口總量的69.7%。 對于成品油出口熱、進口冷的原因,海關總署表示,主要是因為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倒掛日益嚴重,部分經營企業為謀取利潤最大化,一方面加大出口,另一方面通過惜售、囤油等方式,人為地控制國內油源供給。 國資委:央企為保供應承擔巨大風險 針對有關國有企業遭遇的一些指責,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公開回應說,央企在國內外成品油價格嚴重倒掛的情況下,采取綜合措施,為確保成品油市場供應做出了很大貢獻。 李榮融近日專門比較了海內外汽油價格的差距。他說,當天中國香港加油站90號汽油的零售價折合人民幣12.88元/升,深圳只有4.98元/升,相差7.9元/升;93號汽油的價格是13.74元/升,深圳只有5.36元/升,相差8.38元/升;97號汽油的價格是14.51元/升,深圳只有5.81元/升,達到8.7元/升。 海關數據還顯示,11月份進口汽油27897噸。按照1噸汽油約等于1174升的全球平均水平換算,合32751078升。由于每升成品油的價格差距都在8元左右,那么中石油和中石化11月因進口汽油導致的虧損總計約2.62億。 李榮融說,在價格倒掛的情況下,很多地方煉油企業減少了生產,中央企業只能推遲檢修,開足煉廠馬力,這實際是把風險和責任都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發改委:目前不能貿然接軌國際油價 在各主管部門都公認價格倒掛是油荒原因的情況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專家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雖然供應形勢嚴峻,但在中國對原油的定價權影響甚微的條件下,不能貿然將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 據介紹,中國是原油進口大國。隨著我國進口石油數量持續增加,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以石油為主要燃料、原料的產品,因為生產成本上升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從而使出口面臨下降的潛在可能。此外,國際油價上漲將導致我國外匯支出增加、凈出口減少,進而降低GDP增長率。 發改委專家表示,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完全放開對成品油價格的控制,那么國際原油的價格無常波動將直接影響到通貨膨脹率和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