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2007在華跨國公司和中國民營企業報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 10:06 南方周末

  作者 文東偉

    一、中國仍是跨國公司和外商投資的福地

  1.全球FDI復蘇強勁,增長迅猛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委員會(UNCTAD,2007)的統計數據表明,經歷了2001-2003年的衰退之后,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出現了新一輪的迅猛增長。在2004-2006年,全球FDI流量(flows)分別比上年增長了31.57%、27.44%、38.07%,在2006年,全球FDI流量再次突破1萬億美元,達到13058.52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了131.5%。與2005年相比,2006年,發達國家利用外資增長了45.26%,發展中國家僅增長了20.60%;印度利用外資的增長速度達到驚人的152.86%,而中國則略有下降,但其規模仍遠低于中國;美國外資增速達到73.61%,遠遠高于歐盟的9.16%,但與歐盟的外資規模差異仍然龐大。從世界范圍來看,全球FDI的三分之二流向了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吸收的FDI僅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2006年吸收FDI最多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和法國,這三個國家吸收的FDI占發達國家和世界整體的比重分別為46.18%、30.33%,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FDI吸收國。

  2.中國成為跨國公司和外商投資的福地

  中國商務部外資司(2007)的統計數據表明,2006年中國吸收的FDI達到694.68億美元,是僅次于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全球第四大FDI吸收國。盡管2006年中國利用的外資比2005年下降了4.06%,但比2003年增長了29.83%。

全球500強制造業跨國公司中有130家在華開展投資,累計投資總額為50.51億美元,其中超過5000萬美元的項目有28個。中國FDI來源國(地區)仍然高度集中在亞洲及部分發達國家。2006年,對華直接投資前四位國家(或地區)分別是香港、美國、日本和韓國,四個地區對華投資占全國的比重高達50.79%。另外,德國、新加坡、臺灣、荷蘭和英國等對華投資規模也較大,五國或地區對華投資占全國的比重合計為13.43%。上述9個國家(地區)對華投資占全國的比重合計為64.22%,是中國FDI最重要的來源。在華投資的500強跨國公司主要來自日本、香港、韓國、美國和德國,2006年上述五國(地區)的500強跨國公司對華投資占全部500強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6%、26%、6%、4%、3%,合計達到65%。

  從地區分布看,2006年,全國FDI的90.32%集中在東部11個省市,中部和西部20個省市利用的FDI不足全國的10%,FDI在中國的地區分布的不平衡性仍然沒有改變,甚至略有加強。500強跨國公司的投資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蘇、山東和廣東等沿海省市,2006年500強跨國公司在上述四省市的投資占全部500強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9%、16%、12%、9%,合計達到56%。

  從行業分布看,中國的FDI仍然高度集中在制造業,2006年,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占全國的比重為57.69%。除制造業之外,

房地產、金融以及商務服務等行業實際使用的外資也較多,在2006年,上述三個行業外資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11.85%、9.70%、6.08%,合計為27.63%,其他各行業合計利用外資僅占全國的14.68%。中國制造業外資高度集中在計算機及通信設備等電子行業,2006年,計算機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占全國制造業外資的20.37%。另外,化工、交通運輸設備、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外資規模也較大,上述四個行業2006年合計使用外資占全國制造業外資的比重達到23.14%。500強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涉及到40個行業,但主要集中在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批發業和零售業等,2006年,500強跨國公司在上述七個行業的投資占全部500強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1%、10%、9%、8%、7%、7%、6%,合計達到58%。

  3.中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利用外資比較

  對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委員會(UNCTAD,2007)的統計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后發現,與美國和歐洲主要國家相比,中國利用的外資規模相對較小,截至2006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中國利用的FDI存量(stocks)占全世界的比重分別為14.91%、9.46%、6.52%、4.19%、2.44%。但是與亞洲主要國家,如印度、日本相比,中國的外資規模是相當龐大的,截至2006年,印度利用的FDI存量占全世界的比重僅為0.42%,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其FDI存量也僅占全世界的0.90%。發達國家中,相比美國和歐洲主要國家,日本更注重對外直接投資,而并不注重吸收外國直接投資;作為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國走了一條與印度完全不同的道路,與印度相比,中國更傾向于模仿東亞小國(地區),如新加坡、韓國、臺灣、香港等重視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

  從流入FDI存量在國內經濟的重要性來看,與美國和歐洲主要國家相比,FDI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還是比較低的,截至2006年,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利用的FDI存量占GDP的比重分別為13.5%、47.8%、35%、17.4%,而中國僅為11.1%。但與日本和印度相比,FDI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則相對較高,截至2006年,日本和印度利用的FDI存量占其GDP的比重分別僅為2.5%、5.7%,遠遠低于中國的11.1%。與歐盟、發展中國家整體、發達國家整體和世界整體相比,流入中國的FDI存量在中國國內經濟的重要性也是比較低的,截至2006年,流入歐盟、發展中國家整體、發達國家整體和世界整體的FDI存量占其GDP的比重分別為38.0%、26.7%、24.2%、24.8%,都遠遠超過中國的11.1%。因此,盡管外商投資在中國經濟中已經占有較高的份額,但從世界角度看,FDI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還是比較低的。另外,從世界整體,以及從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變化趨勢上看,FDI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呈上升趨勢,而其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則在相對下降,其原因是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超過了FDI在中國的擴張速度。

2007在華跨國公司和中國民營企業報告

  1990-2006年,中國FDI(存量)占GDP比重及與主要經濟體的比較(%)

  二、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推動中國經濟騰飛

  1.外資、民營和國企,三分中國經濟

  利用中國國家統計局(2007)的資料,表4揭示了中國工業經濟的三種經濟類型的份額。由表4發現,2006年中國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創造了全國工業總產值的52.85%,遠遠超過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31.24%,外資、民營及國企共同三分中國工業經濟,其中外資企業在中國工業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另外,由表4還發現,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資產合計僅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0.39%,而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資產則高達46.41%,但其創造的產值卻遠遠低于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創造的產值。國有企業資產多而產值低,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資產少而產值高,這反映出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的效率要高于國有企業。最后從表4還可以看到,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對于增加中國的稅收以及轉移中國大量的過剩勞動力等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認為,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占據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同國有企業一起共同支撐著今日的中國經濟。

  2.在華外商投資企業促進了中國的對外貿易,提升了中國的貿易結構

  中國商務部(2007)的統計數據表明,來自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促進了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在1986-1990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占全國的比重年平均分別僅為9.48%、6.41%、12.40%;然而在1991-2000年,上述比重分別上升為39.94%、34.41%、46.06%;在2001-2006年,上述比重進一步提高到55.71%、55.10%、56.39%,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半以上都由外商投資企業所貢獻。外商投資企業對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貢獻更大,在2006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88.06%來自外商投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的升級。

  3.跨國公司在華直接投資彌補了國內資金不足,促進了固定資本的形成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委員會(UNCTAD,2007)的統計數據,描述了跨國公司在華直接投資占中國固定資本形成(Grossfixedcapitalformation)的比重,并與世界主要經濟體進行了比較。可以看到,在1990-2000年,流入中國的FDI占中國固定資本形成的比重年平均達到11.3%,遠遠高于印度、韓國和臺灣,比美國、法國和德國高出許多,與歐盟較為接近,高于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和世界整體,但是遠遠低于英國和新加坡。在2004-2006年,流入中國的FDI占中國固定資本形成的比重有所下降,年平均僅為8.27%,但是仍然遠遠高于印度、韓國和臺灣,大大高于日本,比美國和德國也高出4個百分點左右;比歐盟、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以及世界整體都略低,遠遠低于新加坡、英國和法國。因此,從世界角度看,盡管流入中國的FDI對中國固定資本形成的貢獻要高于一些國家(地區),但與整個世界比較而言,流入中國的FDI占固定資本形成的比重還是相對較低的。

  4.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創造了中國近一半的稅收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2006)的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中國稅收總收入的42.21%來自于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其中增值稅的50.08%、營業稅的33.01%、企業所得稅的37.77%都是由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創造的。相對于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對中國稅收的貢獻更大。2005年,外資企業貢獻了全國稅收的29.62%、私營企業僅貢獻12.59%,其中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外資企業的貢獻超過私營企業較多,2005年外資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和所得稅占全國的比重分別36.51%、27.71%,而私營企業僅占全國的13.57%、10.06%。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2007)的統計數據顯示,從1992-2000年,全國涉外稅收總額占全國工商稅收總額的比重,年平均為11.37%,但是在2001-2006年,全國涉外稅收占全國工商稅收總額的比重年平均達到20.52%,中國稅收收入的五分之一來自于與外商投資企業密切相關的涉外稅收。其中,2000-2006年,平均每年中國所得稅收入總額的21.71%來自于外商投資企業。在2006年,外資企業繳納的所得稅為1534.8億元人民幣,占全國所得稅總額的22%;繳納的增值稅達到2361.95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增值稅總額的22.06%。

  5.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推動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促進了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

  中國統計年鑒(2007)的數據表明 ,2006年中國39個兩位數工業行業里,外商投資企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80%的行業有1個,即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超過60%低于80%的行業有2個,即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和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超過50%的行業共有5個,超過30%的行業共有18個,超過25%的行業共有24個,超過20%的行業共有26個。而在1995年,在全國33個兩位數工業行業中,外資企業產值份額超過50%低于60%的行業只有4個,超過30%的行業僅有6個,超過25%的行業僅有10個,超過20%以上的行業僅有14個。2006年,在外資企業產值份額超過25%的24個行業中,有11個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而在1995年,在外資企業產值份額超過25%的10個行業中,僅有2個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在許多工業行業,外資企業產值份額都在迅速增加,特別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外資企業產值份額上升非常突出,從1995到2006年,多數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外資企業產值份額都上升了20%左右。而勞動密集型行業,除個別行業之外,外資企業產值份額增加相對較少,從1995到2006年,多數勞動密集型行業,外資企業產值份額上升不到10%。在自然資源密集型行業,外資企業產值份額不僅較低,而且變化也不大。外資企業產值份額的行業變化趨勢,一方面,雖然有利于促進中國工業結構向高端產業升級,但另一方面,外資企業對高端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參與度過高,對國家產業安全會有一定的影響。

  與外資企業不同,中國的民營工業企業大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和自然資源密集型行業。2006年,在中國39個兩位數工業行業中,民營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比重超過35%的行業有12個,其中沒有一個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在醫藥、交通運輸設備、儀器儀表等行業,中國民營工業企業的產值份額都不到20%,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電子設備制造業,民營企業產值份額甚至不到5%。民營企業由于其起步較晚,而且受到資金、技術和市場規模的限制,只能集中在一些較為低端的產業。

  國有企業壟斷了中國的公用事業以及一些資源密集型產業,如石油、電力和煙草等。

  6.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推動中國的技術進步

  2005年,中國大中型外資工業企業和私營工業企業的申請專利數、發明專利數和擁有發明專利數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45.78%、38.54%、37.49%,全國全年申請專利數的近一半、發明專利數的三分之一以上都來自于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另外,2005年,中國大中型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的研發(R&D)經費、科技活動人員、科學家和工程師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31.19%、23.96%、24.15%。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研發活動推動了中國的技術進步。

2007在華跨國公司和中國民營企業報告

  2006年,外資、民營和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國的份額比較(%)

  三、跨國公司和民營企業積極承擔中國社會責任

  1999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提出了“全球協議”,并于2000年7月在聯合國總部正式啟動。“全球協議”號召各國企業遵守人權、勞工和環境標準等方面的9項基本原則,這9項基本原則概括而言就是要求企業承擔其經濟、文化、教育和環境等方面的社會責任(socialresponsibility),以解決企業與勞工、企業與消費者以及企業與社會公眾之間的矛盾。在企業與勞工關系方面,要求企業公正、合理、合法的對待勞工,尊重勞工人權;在企業與消費者關系方面,要求企業生產優質合格產品、不欺瞞顧客、尊重消費者權益;在企業與社會公眾關系方面,要求企業清潔生產、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節約能源、促進社會公平。

  作為中國的企業公民,500強跨國公司和民營企業不僅為中國的經濟建設承擔了其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且在文化、教育、環境以及社會公正和社會救助等方面也承擔了較大的責任,對于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公平等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仍存在許多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

  1.相比500強跨國公司,民營企業更為重視勞工權利,但都需改進

  南方周末“2007世界500強企業在華貢獻排行榜”上榜的100家在華500強跨國公司中,99家按時足額的為公司員工繳納了社會保險,只有1家例外。在上榜的100家民營企業中,100家都按時足額地為員工繳納了社會保險。在勞動糾紛方面,100家500強跨國公司中有91家不存在重大的勞動糾紛,勞資關系比較和諧,但仍有9家500強跨國公司存在重大勞資糾紛,一些跨國公司侵害勞工權利的現象比較突出。而民營企業勞資糾紛相對較少,在上榜的100家民營企業中,僅有3家存在重大勞動糾紛,勞資關系比500強跨國公司相對更為寬松。在成立工會以維護勞工權利、增強與企業的談判能力方面,截至2006年底,上榜的100家500強跨國公司中僅有61家成立了工會,而上榜的100家民營企業中成立工會的達90家,僅有10家企業沒有成立工會。

  2.民營企業比500強跨國公司更為重視商品和服務質量,但都存在較大問題

  在上榜的100家在華500強跨國公司中,存在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公司多達51家,超過了調查公司的一半。而上榜的100家民營企業中,只有26家存在質量和服務問題,截至2006年底,100家民營企業中,僅有6家尚未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一些跨國公司生產的產品不合格,如一些手機生產商生產的手機按鍵不靈或信號經常出問題、一些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發動機或變速器經常出問題;另有一些跨國公司服務態度惡劣、售后服務質量差。一些民營企業也常常因為其較為低劣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態度受到消費者的投訴。

  3.500強跨國公司和民營企業都較為注重環保,電子和汽車類跨國公司環保問題嚴重

  在上榜的100家在華500強跨國公司中,有86家跨國公司不存在環保違規或環保不達標事件,有14家跨國公司存在環保違規或環保不達標事件。分國別來看,存在環保問題的跨國公司中,有8家來自日本和韓國,有4家來自美國,有2家來自歐洲。分行業來看,存在環保問題的跨國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和汽車行業,14家存在環保問題的跨國公司,有8家是電子企業,有5家是汽車企業。上榜的100家民營企業中,存在環保問題的只有12家,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化工、水泥、鋼鐵和醫藥等行業。盡管在100家上榜企業中,存在環保問題或受到環保投訴的民營企業數量較少,但是仍有多達.39家企業尚未通過ISO14000環保認證,民營企業的環保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4.民營企業和500強跨國公司都積極為中國社會公益事業作出貢獻

  2006年,上榜的在華500強跨國公司中,有73家都有各種類型的捐贈行為,73家公司捐贈金額合計為98905.78萬元人民幣,其中捐贈金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公司有12家,捐贈金額最高的前三位公司分別是,諾華(中國)總部50000萬元人民幣、阿斯利康7704萬人民幣、大眾汽車6271.6萬元人民幣。跨國公司對華捐贈行為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一是對災區居民的援助,二是在學校設立獎學金、助學金或者成立希望小學基金以及其他教育基金或社會再就業基金等,三是醫療慈善援助,包括殘疾人基金、健康基金以及醫療器械藥品捐贈等。

  上榜的100家民營企業中,有84家在2006年都做出了各類捐贈,其捐贈金額合計為82287.5萬人民幣。其中有24家企業的捐贈金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捐贈金額超過4000萬元人民幣的企業有4家,分別是世紀金源集團1.9億元、蘇寧電器集團5396.4萬元、浙江吉利控股集團5010萬元、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4000萬元。民營企業的捐贈也主要集中在健康、衛生、教育以及環保等領域。

  跨國公司和民營企業的捐贈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們在健康、教育、能力、機會和生命等方面的平等性,對中國社會的和諧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作者就職于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