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遭遇四重危機令制造業樂不起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 22:59 市場報

  “以前我們生產一顆螺絲釘能實現利潤1厘錢,現在只能掙0.05厘,相差整整20倍”,廣東一私營企業負責人很無奈。

  本報記者 李方

   2007年,國內制造業環境正發生巨大變化,成本上升、人民幣持續升值、國家出口退稅政策和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國外貿易壁壘日漸增多,很多制造型企業已面臨生死抉擇,如何應對這四重危機成為企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遭遇四重困境

  制造業樂不起來

   由于原材料、電力、人工成本不斷上揚,制造業的成本也在快速上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7年1至7月份的CPI同比漲幅在2.2至5.6%之間,特別是8月份CPI同比上漲6.5%,為今年月度最高漲幅。處于上游的原材料、

能源、動力購進價格,前8個月均處于連續上漲態勢。銅材、鋼材、塑料、鋁材、包裝等原材料,從今年開春以來輪番漲價,給下游加工制造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廣州某電子廠商透露:材料成本,去年比前年漲14%,今年比去年漲15%,而且這個趨勢還在延續,客戶還要求每年降價5%,他都不知道如何維系了。

   更為令人煩惱的是,人工成本也在快速增長。深圳一家玩具廠的老總說:“2005年,900元基本工資一般員工就踏實工作了,而現在1300至1400元都不見得招到合適的人。

   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企業利潤不斷下降,競爭力萎縮,很多企業深受困擾。事實上,在進入“金豬之年”后,廈門一家電池廠的日子開始變得艱難了。

匯率升值造成的損失讓公司管理層越來越痛苦。匯兌損失期為開列信用證到收款這段期間,周期為3個月,損失比例基本上為每100萬美元產品損失20萬至30萬人民幣。2006年因為匯兌帶來的損失大概在200萬元左右。由于公司今年是擴大出口,匯兌損失隨之上升。

   出口退稅下調以及加工貿易政策調整,使很多企業直面生存威脅。享受出口退稅的大部分企業都從事服裝、鞋帽、箱包、玩具、小電器、紙制品、塑料和橡膠及其制品等行業,這類企業的生存基本上靠的就是用工成本較低,其產品的利潤本來就非常微薄。事實上,這類企業能生存下來,很大部分就是靠出口退稅獲得的那部分利潤。如紡織業的利潤率維持在4%至6%水平,出口退稅率將從原來的13%調到11%,下降2個百分點。 而從8月實施的加工貿易新政無疑給企業帶來更大壓力。在對珠三角港企的調查中,有55.3%的企業表示,如果進口原材料時要繳付全數的關稅和

增值稅作保證金,實行臺賬“實轉”,將對流動資金構成沉重負擔。

   近期“中國制造”在國際上遭遇的質量門和安全門事件,以及有些國家不斷利用技術壁壘與綠色標準等貿易壁壘抬高市場準入門檻等,都進一步壓縮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和利潤空間。 “歐盟不斷抬高準入門檻,令我們的生產成本也節節攀高。從低端產品到高端產品,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東莞虎門一家電子企業總經理表示,歐盟的指令可能會誘發東莞電子行業的再次洗牌,因為這些壁壘只有技術含量高的大企業才能應對,而中小企業很難應付,可能會有大面積的倒閉。

  制造業成長之路必須調整

   面對成本、匯率、政策調整、貿易壁壘四重困境,制造企業未來將何去何從,這一問題已經極為現實地擺在企業面前。作為曾輔導“阿爾卡特、海爾、西羅”等多家制造型企業的冠卓顧問公司資深專家李驊、辛玉軍,針對目前制造業普遍存在的利潤空間下降和轉型問題,提出了自己看法:制造業不是沒有前途,但成長之路必須調整。

   李驊表示,作為制造型企業的高層,應該深切認知到環境變化對企業的沖擊,僅靠低人工成本、低技術水平、保護性政策、粗放型的管理就能生存的時代很快即將過去,未來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必須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精細化發展的道路,制造業亟待轉型。

   李驊認為,企業要轉變觀念,要從戰略角度反思企業價值,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走向價值競爭,逐步樹立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作為企業,要從客戶角度反思企業存在的價值,明確客戶關注的核心問題是什么,逐步從單純提供低價產品轉變成能幫助客戶解決所關注核心價值的提供商。增加企業在價值鏈中的地位,來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

   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優化企業資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利潤。中國是個制造大國,但并非制造強國,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雖然已占世界第四位,但僅相當于美國的1/5、日本的1/4,制造業的人均勞動生產率僅為美國的1/25、日本的1/26、德國的1/20。在很多制造型企業當中資源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應用。在企業實際運營過程中,要采取疏與堵結合的方式,來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利潤。

   李驊還說,企業同時還應梳理企業內部的運營流程,強化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提高有效產出,增加利潤。

   2006年,李驊在輔導煙臺一家著名包裝企業時,通過對內部的流程改善,強化企業的接單能力,在沒有投入額外設備和人員的情況下,有效產出在5個月內提升55%,制造周期縮短63%,庫存降低50%,月利潤翻了200%。

   李驊提醒企業:內部在“質量、成本、交期”方面的優勢構建基礎上,應同時開拓新的附加值高的市場,提升企業產品的創新能力,縮短研發周期,從價格競爭向提供價值服務邁進,提升銷售收入。日本橫濱的山之內制造所是一家僅有70名職工的小廠,這家工廠原來主要為一些大型工廠進行來料加工。可是,自從這些大企業紛紛到中國、泰國等海外建廠之后,本來該由他們加工的零部件也轉到了成本更低的海外廠家生產,山之內制造所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為了避免倒閉的厄運,除積極改善內部效率以外,山之內轉向飛機部件加工業,并不惜重金引進先進的設備,以提升加工技術。在顯得有些窄小的車間內,一臺嶄新的巨大機器在緩緩運行。這是一臺從德國進口的世界最精密的測量儀器,現正在進行飛機機翼的精密度測量。因為這種儀器在日本的數量很少,所以吸引了不少客戶,雖然投資比較大,但成本很快就收回來了。

   企業的發展需要不斷維持與突破,加工制造業要想突破重圍,創出一番新天地。能否有效提升內部人員的創新技能和管理技能,搭建持續改善體系,是企業走好轉型之路的關鍵。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