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油冬天來臨(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12:29 財時網
[接上頁] 11月1日零點,發改委下達通知,汽柴油批發價格每噸各上漲500元。但是這并沒有給煉油廠帶去多大希望,據業內人士的分析,調整后的成品油銷售價格倒算成本相當于原油在80美金左右,距離目前的原油95美金區間顯然還有很大的距離,油廠煉油仍然是虧本買賣,難以調動油廠開工的積極性,不開工就沒有重油,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市場才會出現文章開頭那一幕。 單就重油市場分析,目前,新加坡市場的180CST已經到達523美金,這個價格按照進口計算大約是4800~5100元人民幣的成本,而目前國內的180CST僅僅在3600~3800元左右,顯然進口重油無利可圖還要大大虧損。新加坡重油市場是南中國地區的重油主要來源之一,價格嚴重倒掛造成的后果就是南方的用戶大量改為采購國內的重油,即使很多國產重油品質和功率上要差一些,但流通和終端用戶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轉向國內渠道。這又大大加劇了國內重油需求壓力。 一邊是國內油廠大量虧損減產,一邊是終端用戶對國產油的蜂擁而上,國內的重油市場面臨艱難又尷尬的長冬。 寒冬效應正在顯現 最大的重油消費行業——電力行業已經明顯收縮其在重油方面的使用。 近兩年,基本已經沒有新的燃油電廠上馬,老的電廠面對驚人的虧損也慢慢轉向水能,風能,熱能,天然氣甚至回歸到燒煤發電。一些很難進行突擊改造的電廠,如深南電,紛紛改變原來財大氣粗的做法,改用一些國內的混調油來降低成本,即使如此,虧損仍然是驚人的。 據調查,在南方一些發達地區,國有電廠已經不再是被油商追捧的優質大客戶,原因很簡單,電廠現在欠賬時間長,欠款金額大,貿易商也要考慮經濟效益。 重油市場越來越小,一些大型輕工企業,只要是新廠基本不會考慮使用重油,老廠也要絞盡腦汁改用新能源。國內最大的玻璃企業福耀玻璃,在海南的新生產線雖然擁有便利的水運條件,還是毅然采用了天然氣作為能源,而其在內蒙古的老生產線,也即將改用天然氣作為燃料。 “重油價格太難把握。”大多數工廠的負責人都對此深有體會。 而一些外資企業,除了感覺到重油太高外,也在私底下表示,現在國內的政府官員對各地企業的環保排放指數越來越重視,控制越來越嚴格。燃燒重油污染還是厲害,不如改用電能或者天然氣,既節約了成本,又和地方政府搞好了關系,何樂而不為。 國內的重油市場不斷萎縮已經是事實,也許,這又是一條老路,走的是發達西方工業國家產業換代的老路。■(本文由上海沃金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重油操盤手王理昂獨家提供,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鏈接 重油 重油,也叫燃料油,但只能指代狹義范圍的燃料油。重油顧名思義,是煉油產品中比較“重”的油,相對于汽柴煤油來說,重油密度較大,顏色通常發黑,在分餾過程中,處于“鏈條末端”。 重油在煉油產業鏈中位于末端,實際上煉油廠也并不依靠重油來賺取利潤,賺錢的是成品油部分,也就是汽、柴、煤油,重油往往只是作為副產品出售,但正因為如此,重油的產量也受限于成品油的提煉數量,當油廠認為采購石油提煉后的成品油價格無利可圖,往往會停產或者減產,此時重油產量肯定也受影響下降。■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