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的住宅產業化不應完全參照日本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03:43 第一財經日報
建設部住宅產業促進中心副總工程師孫克放: 王芳潔 今日,由建設部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博覽會(下稱“住博會”)在北京舉行,工業化住宅體系成為本屆住博會重點推廣技術。從萬科的新里程工程動工,到今天工業化住宅體系的推廣,住宅產業化、工業化日益被中國國內接受和熟悉。作為最早提出住宅產業化的國家,日本一直成為中國推動住宅產業化的范本。但是建設部住宅產業促進中心副總工程師孫克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房地產的發展歷史與日本不盡相同,因此在推動住宅產業化時不應完全參照日本,更應多參考歐美國家的經驗。 住宅產業化的定義 《第一財經日報》:作為建設部住宅產業促進中心的副總工程師,你認為什么是住宅產業化? 孫克放:住宅產業化實際上是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由日本最先提出的。在當時的日本,電視機和汽車都已經實現了工廠制造。另外,在當時2~3層的獨立住宅占據了整個國家的67%。于是人們想到了用生產電視機和汽車的方式生產住宅。但是日本住宅的生產方式不是由開發商來完成的,而是制造商打入了住宅建設領域。例如三井重工,原先的主業為鋼鐵鑄造;積水則為供水管道生產商;大和則是施工企業和臨時工棚的生產商等。 日本住宅產業化的標志是用工業化的方式生產住宅,而這是由生產小住宅開始的。一方面當時日本的房地產有大量需求。人力已經蓋不過來。第二,經濟具有大規模生產的力量。20年前在中國,住宅產業化根本無法提起來,經濟力量還沒有達到。第三,社會化大生產的實現,制造業進入房地產領域。這其中還包括社會化大流通的實現。 因此在日本,雖然有住宅產業化的說法,但并沒有獨立的住宅產業,因此這個行業涵蓋了所有產業層次,既包括鋼鐵制造等第一產業,也包括第二、第三產業。在中國我們稱之為帶動上下游的產業鏈。 但是,住宅產業化也僅是在日本提出的,在英語詞典中,產業化和工業化是一個單詞,因此其他大部分國家都將之稱為工業化。實際上都是一樣的。聯合國對于產業化有六點定義,其中包括用工業生產來代替手工操作,標準化問題,現代化管理問題,科研一體化問題。 也就是說,住宅產業化或者工業化改變的是一種生產方式,因為按照傳統的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要求,產品的質量也不高。工業化避免了這種問題。使住宅的質量實現均衡。將住宅產業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轉變為科技密集型。 《第一財經日報》:現在來看,日本的住宅產業化程度遠遠超過了中國,在推動住宅產業化的道路上,我們是否應該效仿日本? 孫克放: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與日本確實有相近之處。經過了多年的發展,矮房子逐漸減少了,人口密度變高了。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直至今天,矮層小建筑還在日本市場占據了40%左右份額,而中國現在面臨的是解決高層建筑的產業化問題。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我們應該多參考德國、荷蘭以及一些北歐國家的經驗。 中國模式 《第一財經日報》:你剛剛提到了,住宅產業化就是要由原先的勞動密集型轉變為科技密集型,但是在目前中國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的情況下,上述轉變能否實現? 孫克放:確實,中國目前的勞動力很便宜,所以住宅產業化的程度不高。實際上,這在很多其他國家也是一樣的,當勞動力成本便宜時,工業化程度都不高。開發商在選擇生產方式時沒有理由會選擇貴的那種。 《第一財經日報》: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萬科為什么會提出搞住宅產業化呢? 孫克放:萬科提出住宅產業化無論對于整個房地產行業還是企業自身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萬科為何搞住宅產業化,樸素一點講,就是原先手工生產的方式蓋房子太慢了,推動住宅產業化,可以縮短工程周期,原先需要一年蓋完的房子現在八個月就可以完成了,開發商就可以早一點賣房子,早一點實現利潤。而且,產業化住宅的質量也明顯有優勢。 同時,住宅產業化,一定是當國家經濟實力達到一定程度方可提出的。中國目前已經具備了這種實力。這個時候萬科提出搞住宅產業化,這條道路是對的。因此建設部對這件事非常重視,已經將萬科的新里程項目定為住宅產業化的示范基地。 目的和方向 《第一財經日報》:您認為在中國推動住宅產業化的目的是什么? 孫克放:無論在哪個國家,推動住宅產業化的目的都是三點,第一提高生產率,第二降低勞動成本,第三是提高質量。現在日本已經可以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蓋完六層樓,可以在工廠中生產出全裝修的廚房、衛生間,德國生產的房子甚至可以用集裝箱出口,生產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第一財經日報》:那么,在中國推動住宅產業化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孫克放:中國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勞動力成本問題,另外一個就是研究方向問題。我認為在中國,應該形成一個體系,這個體系中不僅有開發商,使施工企業和制造業都參與進來,研究機構也參與進來。因為產學聯各有各的強項,大家一起做成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是工業化的,住宅產業化才可能大力推進。 這其中,開發商所必須承擔的是組織者的角色,因為制造單位是沒有地的,施工單位又依附于開發商。在過去,科研單位的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閣,實際應用很少。 《第一財經日報》:實際上,我們知道中國在很多年前已經搞過一次住宅工業化,但是后來又被摒棄不用了,現在重新拾起的難度為什么那么大? 孫克放:確實,很多年前我們已經開始采用預制裝配等工業化技術,但是當時的技術還不過關,后來就被放棄了。很多年大家都沒有人再研究,也就荒廢了。現在,中國是完全有能力做的,只是房子蓋得太快了,快得讓人來不及想。今天蓋,明天就賣了。這在很多國家也是一樣的,需求量太大時,人們往往不能靜下心來思考如何將房子蓋得更好。只有當將來需求相對平穩時,我們才能穩下來思考這個問題。 例如鋼筋的預用力技術,可以省鋼筋,將板做薄,做出的房子沒有梁。這已經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在美國得到了普遍應用。但是國內懂這個技術的人很少,開發商又不相信。由此可見,在中國,全面認識住宅產業化還需要一個過程。萬科提出搞住宅產業化,其精神應該得到鼓勵。開發商就應該做出一個平臺來,使大家一起推動住宅產業化的發展。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