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鎢市定價話語權轉向中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17:53 新華網
新華網南昌11月8日電 (記者 李興文 馮麗 王志倫) 中國政府近年不斷運用關稅杠桿,提高鎢資源出口門檻,控制鎢礦開采總量,逐步奪取了全球鎢市定價話語權。 “全球鎢市場定價話語權已開始由國外轉向國內,出口產品的價格正跟著國內產品的價格走。”8日在江西省贛州市中國鎢業百年慶典國際論壇上,中國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孔昭慶作上述表示。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轉變,這一切來之不易。”孔昭慶說。 自1907年德國傳教士在江西贛南西華山發現黑鎢礦起,中國鎢業至今已走過百年歷程。 鎢是重要的戰略礦產資源,被稱為“工業牙齒”,廣泛應用于國防工業、航空航天業、信息產業及制造業。2005年底中國鎢資源儲量占世界儲量的49%,居世界第一位。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大礦大開,小礦放開”、“全民、集體、個人一起上”的錯誤思想影響下,中國各地鎢礦開采開始陷入混亂。“可以說,我們是用占世界不到50%的鎢礦資源滿足了全球80%多的鎢需求。”中國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孔昭慶說起當時鎢業的混亂就痛心不已。 令人惋惜的是,由于惡性競爭,導致大量產品附加值低的初級產品出口,資源優勢并沒有在經濟效益上得以體現。中國鎢業年報顯示,2003年,中國進口鎢絲76.8噸,進口價每噸超過19.9萬美元;同年出口鎢絲703.9噸,出口價每噸2.8萬美元,僅為進口價的七分之一。 由于亂采濫挖,畸形出口,中國國內鎢礦價格一度跌至每噸2萬元的谷底,全球鎢市定價話語權一直旁落國外,中國鎢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鎢品價格常受國際市場影響而大幅波動。 “鎢礦是不可再生的緊缺戰略資源,如果任由這種勢頭蔓延,中國現有鎢基礎儲量的靜態保證開采年限僅有20余年,全國鎢資源優勢將迅速變為劣勢。”中國鎢業協會會長周菊秋多次發出警告。 為保護鎢礦資源,中國一系列調控鎢業的政策隨之密集出臺:在總量控制方面,國土資源部在全國部署開展鎢礦重點礦區專項整治工作,關閉了一批嚴重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礦山。 在調控鎢品出口方面,2005年5月,中國將鎢及其制品的出口退稅率從13%下調至8%;8月,中國又取消鎢精礦加工貿易;翌年11月,中國又將鎢品出口退稅全部調整為零。 “這實際給市場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就是中國不再支持原材料類初級鎢品的出口。”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管理辦公室綜合處處長饒振華說。 更為嚴厲的是,今年6月1日起,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又決定對鎢金屬原礦的產品實施15%的出口暫定關稅。 中國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對鎢礦亂采濫挖的打擊力度。“世界鎢都”贛州近年取締非法采礦點100多處。經過整治,2006年贛州規模以上鎢企業實現的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比2000年分別增長了14.5倍和36.7倍。“沒有動真格的礦業整頓,就沒有贛州鎢業的今天。”面對這番變化,贛州市副市長劉琮感慨地說。 中國控制鎢礦開采總量,加強鎢品出口管理,對穩定市場起到顯著成效。來自中國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由于全國鎢礦山實施價格協調自律,國內鎢價基本穩定在平均每噸10萬元的歷史高位。 孔昭慶說,中國鎢價的平穩上升推動國際鎢市場價格的上揚,全球鎢市場定價的話語權已由國外轉向國內。如今中國出口一噸鎢品收益相當于2002年、2003年的4倍。
不支持Flash
|